调研体会

关于宁陕县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丁仕香 来源: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发布时间:2020-10-19 17:42 【打印本页】

4月27日-30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组实地察看了部分派出所、县局办案中心,看守所以及110指挥中心建设情况,与社区代表、人大代表以及公安干警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概述

(一)《两法》执行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宁陕县公安系统在贯彻实施“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工作中,尤其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有成效。县公安局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以案讲法、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公安干警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重点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更准确地理解新“刑诉法”精神,更全面地把握新“刑诉法”规定。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不断深化对新“刑诉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认识,为“两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较好的思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2015年以来,县公安部门采取传统和新兴媒体结合方式,大力开展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活动,先后开展宣传活动600余次,组织法制讲座18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0余份,发布重点人员预警信息3220余条,共发放《治安管理处罚法》单行本10000余份,宣传单50000余份,张贴标语2000余条,解答群众咨询10000余次,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的意识不断增强,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贯彻执行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同时通过开展“全警大学法”活动,积极推进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定出台执法资格考试奖励办法、多措并举提高执法资格考试合格率,并定期到一线执法单位开展实地指导培训工作、使干警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两部法律及相关规定。二是解放思想,制度创新有亮点。县公安系统在贯彻新“两法”工作中善于创新,探索出很多好的模式和做法,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推行了“案件管理中心+机制”模式,将办案过程中的人、财、物、场所、卷宗等关键要素,实行精细化管理,推动“五位一体”执法管理机制再升级;固化“办案民警初审+专(兼)职法制员全程审核﹢执法部门负责人重点审核+法制民警全面审核﹢分管领导精准审核”的五级审核把关机制,细化五级审核把关职责,倒逼规范执法。三是更新理念,执法方式有转变。县公安局能结合自身职能,认真研究新刑诉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新执法理念、转变执法行为、调整工作方式,明确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执法理念,推行所队领导示范办案制度,定期对评选的优秀和瑕疵案件进行讲评。严格落实网上案件考评,加强日常监督考评。按月下发“法制暨执法规范化建设、阳光警务执法办案公开、执法质量考评、执法办案场所”四个考评通报,遵照“日记载、周销号、月考评、季归档”工作规定,让执法工作无死角。在侦查过程中,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监督。2016年会同县检法机关制定了《宁陕县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共召开会议10场次,有效助推刑事执法规范化前行,结合执法工作实际出台执法工作指引26件。四是依法履职,执法力度有增强。2015年以来,县公安局严格依照诉讼法认真履行职责,加大了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刑事案件的办理,刑事立案650起,刑事拘留238人,提请批准逮捕181人,移送审查起诉295人。五是加大投入,执法环境有改善。县公安局在局机关建设了标准化执法场所办案区,在各执法所队建设了执法办案中心。2016年对全局执法办案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所有刑事案件都必须在办案区办理,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了对执法行为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的实时记载、监管;2016年完成案件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负责全县警情登记、分流、受立案等工作的全程监管。按照“中心+室”工作模式,在4个部门警种和7个派出所建立案件管理室11个,配备案管民警11名;制作了执法办案区规范使用演示片,投入20余万元资金,建立了音视频防磁防辐射储存系统暨执法记录仪存储管理系统;建成执法记录仪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民警执法办案的全程监管。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公安局通过加大执法培训、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改善执法条件等措施,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得到加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执法主体建设。一是针对执法环境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县公安局分层级开展大讨论,促进了公安队伍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重大转变。二是系统开展全员执法培训,参训干警达100%。三是积极参加公安部组织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全局干警133名民警取得了基本级以上执法资格,5人取得了执法高级资格,民警执法持证上岗率达100%。

(二)细化落实执法制度。为有效解决民警“干什么、怎么干”问题,县公安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印了《宁陕县公安局执法工作手册》、《宁陕县公安民警一日行为规范》,收集整理了刑事、行政案件操作规范指引以及办理案件100问、《常用行政法律文书制作指南》等工具书,健全完善接报案登记制度,严格落实群众上门接报案“三个当场”规定,实现受立案工作信息全要素网上记载、全流程网上运转,并与接处警、办案、结案等上下游流程的执法信息整合贯通。坚持受立案日清、周巡、月通报制度,确保受立案运行、管理规范化,切实做到有案必受、受案必核、立案必查,有效规范了民警执法活动。

(三)构建执法管理体系。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推行重大案件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制度。各派出所和局执法办案单位都按要求配备了法制员,建立起保障执法规范的第一道防线;实体化运行了“两队一中心”建设,强化案件巡察、考评,2015年至今巡查警情11073起,刑事立案650案,不予立案51案(刑事拘留238人、取保候审213人、监视居住2人、逮捕181人、移送起诉295人);行政案件1195案(警告61人、罚款1170人、拘留195人、拘留并罚款178人、强制隔离戒毒23人、调解193案),无立案超时,无违规立案或不予立案情况。无行政复议撤销和行政败诉案件。二是强化措施,提升质量。实行了例会讲评县局每月组织一次执法质量考评,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过错。三是密切沟通,用法准确。加强了与检察院、法院的联系,建立疑难案件会商制度,确保适用法律的准确性;建立了与检察院、法院、上级法制部门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统一常见多发刑事案件和经济犯罪、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及其证据形式、规格和标准,规范取证要求,为民警执法办案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指引,减少因标准不统一、认识不统一导致不诉不判情形发生。

(四)加强执法场所改造。一是各派出所都按照接待群众、办案、内部办公和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设置和管理,安装了可覆盖全区域的电子监控设备同步完成7个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升级改造,夯实了“音视频监控全域覆盖、执法行为全程监管”的执法体系,执法规范化基础建设提档升级,得到了曾岚常务副厅长、杨尚伟副厅长、张维护副市长等领导充分肯定。二是高标准建设看守所,确保了监所安全。三是狠抓执法智能平台建设。案管中心、合成作战中心、执法记录仪管理中心、执法音视频管理中心、智能案卷保管中心五中心依法运管,打造了执法全程留痕、联网智能运行、集约集中办案、执法实时监督、实战教学培训五功能”的“1455”工作模式,实现了“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目标;四是加强问题整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执法办案场所安全隐患、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专项活动,2017年以来对执法办案场所管理使用中存在的20个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同时,紧密结合宁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实际,按照县人大对全县公安机关贯彻执行《刑诉法》、《民诉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为整改重点,每年召开执法规范化建设部署推进会,细化制定宁陕执法规范化建设方案,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加强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督,基本形成了“党委总揽、法制牵头、考核引导、齐抓共管、严格奖惩”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格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升级进档。

(五)执法行为不断规范。一是规范执法内控监督。建成了“音视频防磁防辐射储存、执法记录仪储存、案件物证管理、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建立了法制员、办案场所管理员、案管室案管员“三员合一”机制,实行了网上执法办案,明确了非办案区办案、非网上办案、非执法民警办案、五讯问询问同步音像“四个不予审核”的工作制度,实现了案件信息材料网上记载、审核审批网上进行、执法问题网上预警、执法质量网上考评等,做到了执法办案程序的规范化、透明化。二是严把执法流程关。围绕办案过程中“人、财、物、场所、卷宗”等关键要素,狠抓巡察、考评工作。重点建立完善五项机制(执法管理机制、五级审核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公检法联席会议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2015年以来共受理审核行政刑事案件1845案2996人,下达纠正执法个案监督通知书186份,督促个案整改通知68份,执法整改约谈5案,明确办案、审核、审批责任,预防杜绝错案发生;2015年以来举报投诉事项受理17起,均办结并答复举报投诉人;2015年以来5起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均得以依法办理终结;建立出庭应诉“1+N”工作机制,按照“谁主办谁出庭、谁审核谁出庭、谁审批谁出庭”的原则,县局负责人积极牵头并出庭应诉,倒逼民警每个执法环节严格规范。2015年以来11起行政复议案件均维持,7起行政诉讼案件一审、二审均胜诉。刑事复议复核5案,无国家赔偿案件。2017年至今,巡察警情5137起、行政案件582起,下发日巡查通报862期,监督执法单位如实立案6起,开通了罚没款收缴专户,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三是狠抓执法信息化建设。以110指挥中心为中枢,建成了拥有127个视频探头的城区监控网,基层派出所建成21个视频监控探头,并投资45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1000㎡、26间功能室的现代化综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形成了“综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主,派出所办案区为辅的信息化运作模式;布设了6个进出宁陕的治安卡口;为一线民警配备了现场执法记录仪,对接处警、现场勘查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网上开通了“警综平台”,实现了“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考核、网上回告”。四是阳光警务持续深化。依托“宁陕政府”互联网、链接执法公开查询系统,2017年以来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577份,公开率达100%,不断扩大社会监督面,助力打造阳光执法、规范执法。

二、存在问题

正视问题是改进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看到执法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当前个别派出所执法办案工作仍不够严格、理性、规范、文明,一些执法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执法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是执法主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新招入的年轻民警,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执法办案能力亟需提高。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中,一些民警仍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重破案、轻办案”,“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的旧观念。三是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警力不足一直是基层最突出的问题,宁陕县公安局有编制内民警149人。近年来,被抽调、学习、老弱慢病40余人,目前在岗正式民警不到100余人。虽然聘用了一部分警务辅助人员,这些人员只能在巡逻防范、交通管理、派出所社区警务、110接处警等方面做一些内勤工作,无权执法。由于警力不足、案多人少,致使一些案件的侦查、调查工作不能及时进行,当事人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干群意见比较大。

三、几点建议

执法规范化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针对当前影响执法工作的各种问题,建议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办案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深入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此,公安机关应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深入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质,力争在公安内部形成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并增强公安民警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理论认识,使规范、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发要求。同时,公安机关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公安队伍的法律信念和法治精神,提升民警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力、感悟力,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民警心底、融会于民警心灵、指导于民警行为,不断增强民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有效提升民警公正严格规范执法的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环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执法标准,是有效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局机关必须坚持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具体执法标准的细化工作,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有效增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民警每个执法动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借助信息推力,加强执法监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加强执法监督,是提高执法质量重要保障。一是整合资源推进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法制、督察、信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改变力量分散、监管不力的状态,努力在执法责任制落实上求突破、见成效。特别是法制部门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在案件审核中认真细致,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导规范办案部门规范办案。二是进一步完善网上执法监督平台。面对机构改革,森林公安业务融入公安局后,应加大统筹管理力度。虽然目前林业行政案件、警务综合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实现了网上执法办案、执法监控、执法问题研判和执法质量考评一体化流程,为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但仍然要进一步推进执法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办理,法律文书网上制作、网上传递、网上审批,积极推进执法监督系统建设,努力探索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三是不断创新执法考评机制。要进一步改进考评方法和内容,加强随机性考评和个案考评,开展明查暗访和个案剖析,强化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测试和执法重点薄弱环节考评;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狠抓督促整改,使执法质量考评确实起到执法监督的作用。

(四)完善办案机制,强化执法保障。一是转变传统执法模式。要彻底摆脱“重审轻查”、“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影响,切实改变“先抓人取口供、再找其他证据”传统办案模式,加快实现由“依赖口供破案”向“依靠证据办案”的转变,彻底杜绝采用刑讯逼供、精神折磨等非法方法获取口供问题。二是改革办案体制机制。逐步推行复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办案机制,通过强化培训、交流轮岗、考核激励等措施,提高基层执法民警的办案技能,提高队伍整体办案能力。三是强化办案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切实为执勤民警配备摄像机、录音笔、数码相机、警务通、警械具等执法必需设备,不断提高现场证据采集和民警自我保护能力;规范办案、监管场所管理,充分利用建成的执法办案区询问室、讯问室、候问室,严格遵循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坚决确保执法安全。进一步规范基层所队功能区设置,严格按照四区分区设置,强化安全管理。四是强化执法依法维权。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坚决维护民警合法权益,遏制袭警案高发态势,消除恶劣社会影响,切实恢复民警公正严格执法的信心。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队伍素质直接决定执法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一是逐步拓宽学习平台。要以“三个必训”为抓手,以服务实战为目标,及时更新民警知识结构,不断提高队伍执勤执法能力。鼓励各一线办案部门采取自行组织法律辅导、案例点评、选择典型案例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民警执法技能和现场处置能力。二是不断激发学习动力。全面推行执法资格等级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主办民警制,有效提高民警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督促民警主动开展法律学习,努力培养一批执法办案的行家能手。三是主动开展执法帮扶。县公安局法制等业务部门要以基层执法质量考评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主动为

基层执法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基层提升执法水平。要紧紧围绕公安实战,主动加强对法律法规适用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基层感到困难、处理较为复杂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适时为基层提供业务指导,提前介入指导办案。

(六)夯实基层基础,提供组织保障。县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公安基础建设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对公安工作投入力度,继续巩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为基层公安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一要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安排和落实专门资金,改造提高相关设施装备,逐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全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水平;二要加大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建设应用,提高技防设备防控能力和防范覆盖面,不断夯实治安管理基础。继续增加摄像头视频监控的投入,进一步安装好主要街道、关键路口、校园门口、单位办公场所、集贸市场的监控装置,特别是在新场等无派出所的镇要优先实施并加快雪亮工程进度,确保治安监控不留死角。同时,要逐步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大数据共享,不断提升科技防范水平;三要逐步研究解决公安机关的编制和警力不足等问题,建议省市县公安系统共同努力争取为基层公安机关增设编制和配齐民警,通过省招公务员渠道、加大招录公安干警力度,缓解基层民警严重匮乏的现状、以适应工作需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廉洁高效、公正文明的公安执法队伍,推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加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