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宁陕

食在宁陕

作者:任静 来源:静园听风 发布时间:2020-01-18 09:48 【打印本页】

宁陕于我,首先唤起的是味蕾上的记忆。

2002年五月,我有幸随陕西省纪委杂志社组织的“舟与水”采访团前往安康汉中采访。那时西汉高速公路还没有修通,我们乘车一路颠簸向秦岭进发,正午时分才到了宁陕县城,大家都感觉饥肠辘辘,决定在国道旁边的一家农家乐用餐。

首先摆上桌的是一盘黑里透红的炒腊肉,爽口,不油腻,可把大伙儿馋坏了,一盘菜很快就被风卷残云吃光了,吆喝着又要了一盘。血豆腐干也是一道上乘的地方特色菜,主要原料是猪血和豆腐,再加上半肥半瘦的猪肉,以及葱姜蒜五色调料制成,切成薄片,内朱红外有黑边,颜色鲜艳,味道可口,令人入口难忘。还有清炒鲜竹、鸡肉焖板栗、香菇炖猪蹄、木耳烩肉丝、野生鲶鱼、黄辣丁、野山笋,总之每一道菜都是绝佳的美味。最后还有一道蒸盆,有鸡蛋皮饺子、莲藕、红白萝卜、猪蹄、鸡块等多种菜肴烩成一盆清蒸,味道极其纯真,让人禁不住大快朵颐。那顿饭吃的好香好饱,时隔经年,回味起来,依然齿颊余香。

陕南饮食文化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载入史册。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载:陕南人“尚滋味”、“好辛香”。宁陕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省会西安南枕的绿色屏障、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南北方动植物在此交汇生长,因此风味小吃和名菜佳肴也极具地方特色。

“玉碗盛来琥珀光”,说的是一道被唤作神仙豆腐的菜肴,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因为这道菜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秦岭深山里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落叶灌木叫“六道木”。它的茎因天生有六条竖直的道儿而得其名。如果把茎横剖开,那剖开的面就是一朵令人叫绝的六瓣花图案,雪白的颜色、飘散着缕缕馨香。六道木的叶子,富含淀粉和糖类,可以制作凉粉和豆腐。农家乐端饭的巧手大姐含笑介绍了神仙豆腐的制作过程:

“五至九月采叶回,

洗净泥沙放入盆。

每斤鲜叶水五斤,

八十度开水好烫浸。

木棍搅至糊糊状,

挑起不滴正适宜。

然后用筛作过滤,

浆汁里面加卤水。

卤水无时加灰水,

三两灰水叶一斤。

搅拌一定要均匀,

冷却凝固如琼玉。

用水漂洗要在意,她

出水芙蓉是凉粉。

凉粉倘若再压滤,

神仙豆腐人间奇。”

这位大姐身材高挑,曲线分明,声音甜美,一口细白整齐的牙齿,如珠如玉,脸蛋鲜嫩水灵,笑靥如花,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如山泉般清澈,得益于秦岭风明气清、物华天宝的滋润孕育,谛听她那如歌的行板,眼前恍然盛开一朵美丽的六道木花瓣,散发着悠悠的馨香气息。神仙豆腐上桌了,果然看起来柔韧光滑,入口柔顺滑爽,真是一道神仙美味。

一别宁陕近十年光阴,神仙豆腐也足足让我回味想念了十年之久。2011年初冬,应宁陕县作协主席阮杰先生之邀,我随省作协众多作家去宁陕采风,在刘氏草堂,有幸再次吃到了这道美味,可谓口福不浅。

“陕南菜好就好在原材料天然、绿色、新鲜。”席间,宁陕县科协主席邹天平先生幽默风趣地向我们介绍了陕南人在饮食上有三种偏爱:“一爱吃酸,二爱吃肉,三爱喝酒。”他指着桌上丰盛的菜肴说陕南人“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三天不动荤,说话没精神”;说到“无酒不成礼仪”,大家开始举杯频频敬酒了。邹主席豪爽好客,酒量也大,几乎不动筷子夹菜,半斤西凤酒下肚,依然面不改色。大家推杯换盏,谈兴正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恍然走进了唐诗的意境里。

席间,有人提议唱歌助兴,旬阳文联主席杨常军欣然起立唱了一首陕南山歌,旬阳诗人姜华、女作家洪晓晴等也纷纷一展歌喉。前段日子听说李向红总策划的以紫阳民歌为素材的《郎在对门唱山歌》被拍成电影,并且获奖了。朋友介绍说,陕南民歌很好听的,我一直为无缘听到陕南民歌而感到遗憾。今天有幸聆听,果然名不虚传。

我是从小听陕北民歌长大的,对陕北民歌的痴迷自不必说,但陕南民歌同样令我喜爱。陕南民歌语言形象生动,曲调细腻流畅,旋律委婉动听,如果说陕北民歌是一首粗犷奔放的唐诗,那么我以为陕南民歌就是一首婉约的小令,糯软、缠绵,甜美,仿佛一罐尘封千年的女儿红,微微开启,扑鼻而来的浓郁清香已将人酽酽地醉倒了。如今,我沉醉在美酒、美味和糯软甘甜的汉江风韵中,不问来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