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宁陕

行走秦岭

作者:任静 来源:静园听风 发布时间:2019-12-27 09:30 【打印本页】

踏进秦岭之前,我在雪狐的博客上读到一篇评论宁陕作家刘云先生的文字,因了雪狐精彩的评论,触发了我阅读《风吹过秦岭》的渴望,因此就有了与刘云先生的约定——在“2011诗意宁陕·秦岭笔会”上互换赠书。《风吹过秦岭》用浓郁真挚的情感、细腻柔情的笔触抒写了一个秦岭山水歌咏者的情怀,透过灵性的文字,我读出了秦岭的神气、山水气和人间烟火气,以及秦岭的精神气象。“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我迫不及待地循着秦岭秋风,走进刘云的文字中,走进如诗如画的皇冠。

“诗意宁陕·秦岭笔会”采风团一行下榻在朝阳沟皇冠大酒店,当晚,作家诗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诗论道话人生,推杯换盏叙旧情。我推开窗户,细细聆听外面冷寂的雨声,看小小的雨点落在池塘心里,向外扩散出一圈圈淡似无痕的涟漪,小桥流水古亭在雨中展现了别样的风致。皇冠美丽的夜色,犹如清水洗过一样,清新、清澈、清静,令我感觉所有的浮躁和落寞都随尘世的一切喧嚣远去了。美景能荡涤人的心灵,置身于这清幽美丽的所在,令人忘却了世事的纷争和愁怨,顿感心旷神怡。

天街小雨润如酥。清晨的皇冠仍然沐浴在绵绵的雨丝中,清一色灰瓦白墙,房前屋后藤萝修竹,桥下一溪碧波缓缓漫流,透着南方小镇古朴典雅的气韵。行走在宁陕清晨的雨雾中,俨然流连于诗意苍翠的江南水乡。抬眼望,两岸青黛,玉润灵山,淡烟笼翠,一丛郁郁葱葱的竹林,使宁谧的清晨有了生机。一阵微风掠过,竹枝轻扬,每一树都有条不紊地在广袤的空间划下柔美的弧线,犹如伸展的希望。微风轻敲竹节,空灵的声音响彻耳畔,余音不绝。静静伫立,久久聆听这天籁之音,犹如在谛听不知疲倦奏响的生命篇章。

宁陕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提升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以漂流、狩猎等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吸引了省内外无数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这颗镶嵌在秦岭上的皇冠,正势如劲竹,以日新月异的腾飞建设在绿色的秦岭中崛起,闪烁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宁陕美丽空灵的山水,犹如一幅巨大无朋的水墨画,洇出了浓浓的水墨意境,幻化成酿造美文的酵母。陕西省散文学会主席陈长吟先生是地地道道的陕南人,他擅长散文写作,以视角独特、语言简练隽永,个性鲜明清新取胜。他在“诗意宁陕·秦岭笔会”创作论坛讲话中将散文比作宴会上的红酒,只能慢饮细品,而不能像烈酒和啤酒那样暴饮。并就散文写作的选材、视觉、语言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在座的各位作家诗人进行了探讨,关于散文家在这个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该怎样做出个性选择的提问,发人深省。在陕西省作家协会、散文学会宁陕文学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中,陕西省作家协会雷涛书记将诗意宁陕·秦岭笔会和兰亭笔会相比,他深切地呼唤作家、诗人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深入生活、和生活保持密切的关联,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描绘出生态绿色,好不辜负这宁陕的美丽!

宁陕自然景观众多,蓬莱仙境石佛台,金鸭浮船城隍庙,十八丈瀑布,美丽的兰花湖……处处诗意,处处美景。在上坝河景区进行考察采风时,我遥站山峰,俯瞰上坝河,浮想联翩。我曾经去过秀丽的武夷山,爬过险峻的华山,登过壮观的八达岭,看的最多的是生我养我的陕北黄土高原,连绵起伏的黄土山,具有阳刚粗犷的个性,难以遮掩满目的荒凉苦涩,在我记忆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却是秦岭。有道是:“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秦岭。”秦岭呈现了纵横无边的绿,山顶上缠绕的云朵,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给所有走近她的游客送来吉祥和祝福。走进秦岭,留在眼中的只是绿的海洋,或远或近,或浓或淡,任由湿润的雾气调节,这绿的痕迹烙印在心灵的深处,那无边的延伸与生长告诉你生命无限可能、包容与和谐,此刻,我只愿陶醉于这一片诗意的青翠之中。

一路走一路拍照,宁陕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田舍房屋,稠密的柿子树,檐前穿成串晾晒的山货,连同天边的云朵,全部都被我装进了镜头中,我要把美丽的宁陕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