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镇:凝心聚力抓脱贫 全力以赴奔小康

作者:陈昊来源:龙王镇发布时间:陈昊

2019年以来,龙王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扶贫干部的竭力帮扶下,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盯目标任务、转变工作作风、埋头苦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聚合攻坚力量,统筹协调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啃下“硬骨头”。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行事前提示单、事中督办单、事后通报单“三单”工作制。定期召开镇党委会、党委扩大会、领导小组会、村干部会等会议,着力研究当前工作短板,听取工作进展,制定工作计划,压实工作任务。每月召开全镇四支队伍会议,安排本月重点工作,通报上月各村任务落实情况,并以重点工作提示单的形式,将每周、每月的工作进行提醒告知,督促各村抓好工作落实。同时,适时通报工作结果,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或亲自督办整改工作完成情况,以“事不过夜”的精神狠抓落实。

聚焦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施策,产业园区竭力当好“领头雁”。龙王镇逐步形成两个区域(池河两岸蚕桑养殖区域、沟壑內域林下养殖区域),建成三个园区(牡丹园区、桑蚕园区、特色种养园区)、筹建四个基地(生态鹅养殖基地、中蜂养殖基地和蚕桑养殖基地、高粱酒生产基地),确定了全镇发展特色养殖和种植业总基调。生态鹅养殖基地2019年带动贫困户32户106人,人均增收724元,年增收总金额为7.68万元。龙王蚕桑基地带动贫困户102户294人,集中养蚕10张,小蚕共50张,2019年人均分红57元。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带动77户,户均增收2000元。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受益的大好局面,全镇7个村均完成“三变改革”股权量化和第三方清产核资,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投入资金396万元,采取入股分红、合伙经营等多种方式,实现收益14.014万元,分红11.226万元,受益人口647户1853人。箱包皮具生产加工厂、滕一竹公司等一批新型产业进驻河坪社区工厂,已前期培训40余人次,现解决15人稳定就业,逐渐实现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良好局面。

对照“五七”标准,紧盯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聚力绘出“新蓝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9年以来,龙王镇辖区内实施基础设施、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卫生室、产业园区等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共计10个,截止2019年12月底共投资480.48万元。7村1社区全部实现通村(社区)水泥路(沥青路),交通出行极大改善。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保障了所有农户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镇的目标。所有农户均接通自来水、生活电,安全饮水、用电得到全面保障。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群众生活质量得到空前改变和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确实做到让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健康医疗有保障,确保小康路上不一掉人。内生动力显著提升。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把建立健全“一约四会”作为推进新民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展道德评议,认真落实“一教二评三奖四罚”工作机制。强化开展“志智”双扶,积极组织内生动力不足群众参加“精准扶志扶智”专题宣讲培训,结合“我的奋斗故事”宣讲活动,常态化开展“精准扶志扶智”宣讲。建立“一人一册”帮扶工作台账,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最终让贫困群众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精准落实惠民政策。落实产业就业、集体经济带动、低保及五保兜底等措施,保障2019年脱贫户344户696人收入达到国家脱贫标准;落实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抢抓“十三五”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机遇,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56户1036人,实施危房改造27户66人,全镇1806户群众安全住房均通过县住建局安全认定;落实健康扶贫保障政策。龙王镇建档立卡762户1960人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所有贫困学生均享受“两免一补一计划”,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