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我们应如何与野生动物相处 ------一个自然保护者的科普

作者:刘戈飞 来源:皇冠山保护区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0-02-10 11:03 【打印本页】

“2020”因谐音“爱你爱你”成为年青人喜爱的热词。但2020鼠年伊始,所有人让一个叫“老鼠它舅”的野生动物----蝙蝠”宅”在家中,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其起因来自武汉的一个经营野味的市场。

我们平时总是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朋友”给我们惹了这么大的祸,如何看待野生动物呢?我从自然保护角度进行一个科普:

1、病毒是来自野生动物吗?

病毒做为一个生物体,一定会有宿主,宿主不是人就是动物,对于人本身携带的病毒,人会产生或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所以不生病。但对于新发传染病,野生动物传给人的可能性很大,如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的黑猩猩;2003年的非典来自于果子狸。科学数据表明:目前有70%以上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

2、为何现在有很多传染病来自野生动物呢?

很多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因为野生动物对其自身携带的病毒有各种抵抗的办法(体温高、抗体等),一般不会发病,比如大家熟悉的禽流感病毒,是以野鸟作为它们的自然宿主,其携带的病毒直接感染人的机会是很小的,但这些病毒传到人身上对人来说就是致命的。

过去人类和野生动物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两者接触与冲突更加频繁,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原本在各自身上携带的病菌,因为各自身上的抗体并不发作,但因为相互接触的交换或变异重组,产生了更多的动物传人、人传动物的疾病。再加上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还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很快就可以把传染病从一地方传到很多的地方。这样,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也就接踵而来。因此传染病不是一个小事件,而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3、为何不杀完蝙蝠,反而还要保护野生动物?

据科学家研究,本次新冠肺炎是由蝙蝠引起的,大家可能会问:哪为什么不消灭完蝙蝠?

自然界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自然是平衡的,万物皆有存在的必然,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生态系统中数量、种类最大的成员,蝙蝠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它捕食害虫、传授花粉等,保障自然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具有基因的多样性,可以适应的环境也就更多,对人类制药学和生物学发展及研究有益。

人为灭杀某一个物种,生态系统一经破坏比病毒感染更可怕,因为生态系统的是无法逆转的。

如果没有蝙蝠就没有病毒了吗?不可能,病毒也是生命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顽强的,特别是低等的,不然生命如何起源?蝙蝠没了,病毒就会进化、变异,寻找新的宿主,如何人类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照样还会受到来来自野生动物病毒的伤害。

所以我们经常说:人和野生动物是交融一起的命运共同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自己。

4、 为何有的人还要吃野味,他不怕死吗?

人类在动物面前是强者,动物在病毒面前是强者,病毒在人类面前是强者,一物降一物是自然法则也是一种平衡。新型传染病的发生,一定意义上,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有的人为何还要吃野味?因为我是一个自然保护者,从来没吃过野味,所以也不知有的人为何要吃,我认为(不一定正确)还是不知尊重自然,见利忘义,无知无畏,显摆炫富。为了猎奇,进补(吃啥补啥的想法),其不知补了身子丢了命,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

5、如何预防诸如新冠肺炎这类疾病的发生?

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抵御疾病的最好方式,要学会尊重自然,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拒绝野味,摒弃虚荣和无知,回归真实。不去沉迷在“山珍海味”的炫耀性消费幻梦里。

人类要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让野生动物自己好好地生活。

加强自然保护的宣传,让野生动物保护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流行动!

{{说明}}我从事保护野生动物三十多年,经常去深山老林进行巡护监测野生动物,很难看见野生动物在野外的尊容,只有借助红外相机方可看到它们的身影,其实野生动物更怕人,除非有人伤害野生动物或闯入到它的领地之内,它们才会攻击人。野生动物不会无意招惹人,相反是人有意去打扰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