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陕西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监测到野生林麝

作者:彭涛 来源:皇冠山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0-04-07 10:58 【打印本页】

2020年4月1日,皇冠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整理野外红外线相机监测影像资料,发现在多个点位拍摄到野生林麝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在保护区内首次“出镜”。这一发现填补了宁陕县野生林麝监测影像资料空白,证明了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

林麝属麝科麝属动物,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物种。成年林麝体重6至9千克,体长63至80厘米,其外形为尾巴短、四肢细长、蹄子比较狭而尖,雌雄均无角,雄麝上犬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伸出唇外;耳长直立,端部稍圆,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状,容易折断,呈深棕色,成体不具斑点,毛色上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颈部的两侧各有一条比较宽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

林麝生性胆小,视觉和嗅觉灵敏,主要以树叶、杂草、苔藓、嫩芽、地衣及各种野果为食。善于跳跃和悬崖峭壁上行走,主要栖于针阔混交林,栖息海拔2000至3800米,低海拔地区也有分布。雄性林麝能分泌麝香,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有“软黄金”之称。

自2013年以来,保护区持续开展野外红外线相机科研监测,逐步掌握动物资源分布状况,共采集野外红外线相机照片和视频影像资料30余万张、段,先后拍摄到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黑熊、斑羚、鬣羚、矮鹿等30余种珍稀动物;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血雉等20余种珍稀鸟类。2019年5月27日、6月1日由保护区提供的秦岭羚牛和野猪红外线相机监测影像资料,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播出。

近年来,陕西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抓住资源保护主业不放松,筑牢资源安全防线,加强宣传教育、社区共建,守土尽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区内自然物种日趋丰富。

皇冠山自然保护区向华局长表示,“下一步将切实加大对发现林麝区域的野外监测、巡查保护力度,逐步摸清分布活动规律,进一步改善林麝自然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