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宁陕

寸耳沟,一片静谧的土地

作者:潘全任 来源:皇冠山保护区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0-05-09 14:09 【打印本页】

   寸耳沟是皇冠镇南部的山沟,初闻其名而轻,其实不可小觑也。这是一条有着20-30平方公里土地的大沟,也是皇冠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最完美的核心保护区。因沟口山脉扇形相对而生,似一只耳朵,一条淙淙常年不息的溪流从大山深处的“耳洞”流出,故名寸耳沟。11月下旬,因保护区进行科研监测放置红外相机,我们一行五人,再次进入寸儿沟,领略这奇妙的森林秘境。

沿着溪边唯一的山路,走进寸耳沟,两岸岩石陡峭,山谷狭窄,森林茂密。步行约300-400米,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宽阔的原始森林立刻展现在面前,沟深林密,眼不能及,一股原始的味道扑面而来。脚下青绿的麦冬草,柔柔的划在脚上,抖落一身枯叶,自然整齐连片的生长着,纯纯的绿绿的,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公园见到的麦冬草别有一番韵味。

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河溪众多,大大小小约十几条,水量十分充沛。大约7-8公里的正沟汇聚了十几条小溪,她们时而蜿蜒曲折,时而瀑泉飞泻,又时而静谧如处,时而奔放急流,走过清泉石上流的路径,又进入碧潭似玉串的过往,似乎少了一股“涧溪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的大气概。寸耳沟的水是柔和的,清净的不带一丝俗尘。柔美的让你忘却了时光流逝,只有用心倾听溪水的赞歌,淡淡的默默地忘却了自我,化为自然的本身。她有一种淡泊奉献的精神,永远奔流向前,令人肃然起敬,让人入迷发呆。溪边周围石头上青苔斑斑,腐烂的木头随意横在溪水间,在那干潮交界的地点,竟然散落生长着白的黄的褐的形态各异的各种野菌,平添许多生气。菖蒲、莎草随水冲伏,却也矫健的生长在沙石之间,没有胆怯的回避。入冬已久,偶有水生动物出没,静的只有溪水的哗哗或淙淙的声响,林密山愈静,沟深水更鸣。我在想,清晨的寸耳沟水的潮气,转化为雾、为岚,飘飘渺渺,纵有雾横山岭,岚绕溪涧的壮景,当阳光照来时,却也慢慢散褪,化作小雨滴而升华,悄然无息的滋润这片森林,不留一丝痕迹。

河沟两岸的山势高耸,斧切般的悬崖,有石韦、青苔、地衣、石耳、爬山虎、常春藤,还有许多不知名字的植物附生,山中、底部有茂密的松花竹、原始的林木等植物生长,裸露的山体在密林的映衬下,显得不再单调,处处感觉到山的雄奇。石头是山的基体,这里的石多怪,而少嶙峋,散落在沟壑间。大的如小楼堆砌,横斜着展露着身姿,有的像人、像猪、像大象,像各种动物的形象,或有的如食物,鸡蛋石、猪腰石、豆腐石,或形如工具如菜刀、碾滚、锄头等不一而足,不经意间展现在面前,疑是进入了石头园林,精细而别致,使人惊呼石头之美,感叹大自然天成的造化和对人类的馈赠。

再往深处前行,原始的森林气息更加浓厚。随处可见的树木,高大粗壮,树叶早已飘零,大多数已落尽,顽强的常绿树种油松、云杉、铁甲树、辽东栎、铁杉、红豆杉等依然翠绿如故。大片的森林呈现枯黄褐色的一面。落叶厚厚的,踩上去很松软,从枯落的树叶里已不能从容的辨识树木的种类,桦树、板栗、卜氏杨、栎类是很易辨识的,美的树叶形态,反映了森林的丰度。高大粗壮的树干,斑驳的树皮,棵棵牵手围抱的树木,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在许许多多的大树上藤蔓交叉缠绕,绿绿的苔藓爬上肌体,形成多姿的图案,挂满肢体的云雾草,随风飘摇,淡青的网絮状物质,这是天然上等的明目良药。藤蔓弯弯曲曲,或匍匐或攀附,胳膊粗的藤蔓唾手可得,为这里生长的金丝猴提供了天然的“秋千”。猕猴桃、板栗、榛子、野荔枝等遍地野果,在秋冬时分,实属时令美味。当人穿行林间,会不经意间拾起掉落的野果,品尝山珍美味与动物同乐,而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上,2-3米高的松花竹生长的旺盛或簇团或密布,伸展着婀娜多姿的身材,成为大熊猫可口的食材,沟心两岸红桦、栎类,山梁上油松、华山松等树木参差林立,站成永恒的列兵方阵,守护者大山的动态,也欣喜的感受这里的世事变迁。

当然最神秘的自然是这里的动物。在保护区放置的红外相机监测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了成群的羚牛,戏嘻的金丝猴,相互追逐的野猪,在树上跳来跳去的松鼠,机警的毛冠鹿和大摇大摆的黑熊,叽叽喳喳的锦鸡、林莺、戴胜、山鹛等等,粗略统计,有20多种兽类,20-30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长。略有遗憾的是国宝大熊猫未曾进入我们的视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红外相机的布设,会监测到珍贵的大熊猫视频影像,我们热切的期待着。

寸耳沟,独特的山形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令人神往。保护好这片静谧的生态净土,是保护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同。生态保护的最高形式,就是遵从自然规律,让她自然消长。

山中寂无寥,人罕至深林。野鸟攀枝叫,飞雪落无声。凝心听水响,屏气赏仙音。欲效隐者事,清贫耐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