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坪安置社区是龙王镇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集中安置点,该安置社区位于龙王镇东南部的河坪村,距离县城62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新建安置房5栋,共17个单元190套安置房,现入住162户418人。
选址选人,确保“搬得出”。河坪安置点在选址之初就坚持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渥的美丽乡村靠近,产业发展好的地方靠拢。作为龙王镇最大最集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该社区条件优越,就医就学便利,实现了“五通三化”,即用水、用电、进出道路、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全部接通到点、安装到户,社区内实现绿化、亮化、硬化,道路水泥铺面,路灯安装完备,同时配套文化广场和健身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环境舒适宜居。在选人方面,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规划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动员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水平低下、发展资源相对匮乏、地质灾害点的贫困群众搬新家、挪穷窝。安置社区建成后,为立足全面发展,从便捷度和舒适度入手,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一院一点一中心”,即党群活动中心、便民服务点和农村幸福院。利用搬迁安置点门面房实施“养育未来”项目,为义务教育阶段搬迁学生办理转学手续,保障易地搬迁儿童就近入学入园,确保不因贫困和搬迁出现辍学现象。同时河坪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负责做好辖区内搬迁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并为外村搬迁户继续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定期在安置点卫生室开展医疗服务和健康免费体检。
就近就业,确保“稳得住”。河坪安置社区目前拥有社区工厂2家,主打箱包及配套产业、竹木回收竹椅编织和制炭产业,可有解决100余个岗位进行解决搬迁群众富余劳动力问题,充分发挥移民搬迁后就近就地就业的优势,吸纳辖区有劳动力的群众就业,回收废弃木料以及竹料,实现群众稳定就业,解决了搬迁劳动力在家创收难的矛盾。针对入驻企业降低了准入门槛,本着一边发展、一边规范、一边建厂的思路,允许入驻企业在工厂外设立经营场所,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优惠政策,社区工厂运营企业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免收3年租金。同时积极申请公益性岗位10个,用以解决安置社区环境卫生清理,保障搬迁群众的居住环境清洁。
通过社区工厂务工和公益性岗位安置,河坪安置社区基本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虽然我还在实习阶段,但一个月有3000元的工钱,老板说了,长期坚持的话工钱还会涨,虽然在竹炭厂做工很累,但算下来一天能有100块多钱的收入。不仅能补贴补家用,还能多给孩子点钱,男孩子在省城读大学,消费高。”搬迁户彭治德骄傲的说起自家孩子。
棋盘村的搬迁户钟瑞乾也在社区工厂找到了工作,钟瑞乾表示搬到新家了,尽管一切都跟原来都不一样,但只要勤劳肯做事,日子绝对要比以前好过得多。钟瑞乾的新家里,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配置齐全,尺寸不大,但他笑着说:“等工钱攒够了,再添置新的、好的。”
尽心尽力,确保“早融入”。龙王镇河坪安置社区文化广场传来嘹亮的歌声,搬迁群众三两成群,妇女迎歌起舞、孩童嬉戏打闹、老人下棋散步,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景象。“自从河坪村新建了安置点,扩建了文化广场,举办起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群众的热情高涨了,精神面貌也提升了。”河坪村支部书记吴登平高兴的说。
安置点的贫困群众来自全镇三个村,搬进来了,如何才能让他们在这里扎根立足呢?河坪村驻村工作队在工作队长和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开垦“安心菜园”、组织文娱活动、规范社区制度,当好党的政策解说人、做好群众身边贴心人。建立健全社区委员会管理制度,每栋楼每个单元设立1名楼长,推进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安置点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按照相关程序及时讨论决定涉及安置点公共事务,制定居民文明公约,有序引导搬迁群众全程参与村民自治事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进社区活动积极组织村民观看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让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达到影响一代人、感染一代人、激励一代人的目的。为解决搬迁群众务农不方便的问题,河坪村驻村工作队在距离安置点两百米处开垦规划了“安心菜园”,根据搬迁群众现实需求抽签划分菜地,帮扶单位贴心的为群众送上菜种,通过不断的努力让搬迁群众早融入、能安心。
带贫带动,确保“能致富”。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投放到经营主体或县工业园区,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增加群众的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为主线,找准符合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增收之路。利用现有产业园区——瘦驴沟中蜂综合种植养殖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对中蜂养殖以及后续综合性产业项目进行统筹谋划,打造总规模1000箱中蜂养殖、250亩中药材种植、3000只山地鸡的综合种植养殖基地,吸纳易地搬迁贫困户以资金、劳务等方式入股,带动搬迁群众32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养蚕、养蜂、水稻)发展壮大,带动搬迁群众共同致富增收。计划打造种植业以糯玉米、有机水稻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蚕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园,谋划新社区产业布局,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如今的河坪安置社区生机盎然,处处荡漾着欢歌笑语,每个人脸上笑容满面,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真正做到了集安居、产业、就业、管理于一体,帮助入住的贫困群众逐步实现脱贫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