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王海强:跨越“两梁三河”的扶贫路

作者:柳星星 来源:县税务局 发布时间:2020-08-12 11:40 【打印本页】

联系2个镇、帮扶3个村、结对84户,3个帮扶点连起来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直线距离加起来超过160公里,这个“三角形”横过石沟梁、周家梁两道梁,纵穿汶水、西河及池河三条河,最终落点太山庙镇油房村、双建村和新场镇花石村,在这条连接宁陕县东部和西北部的扶贫线上来回“奔波”着这样一位税务干部,他既是统筹者,又是帮扶人。村里有多少贫困户?发展了哪些产业?群众有什么困难?帮扶措施是否精准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多少元?这些都是他的“操心事儿”,他就是国家税务总局宁陕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海强。 

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国税地税合为一家,在承担着油房村包村和双建村包户任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帮扶村——新场镇花石村。作为新机构的“一把手”,王海强“二话没说”,主动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毅然承担起了花石村的帮扶任务,一边面临机构改革的繁杂事宜,一边又要熟悉新帮扶村的基本情况,可谓是“忙上加忙”。新机构刚挂牌成立,又值盛夏,王海强第一时间到花石村看望驻村工作队,并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嘱咐工作队:虽然机构合并了,帮扶点增加了,但脱贫攻坚不能松劲,即使再困难,局党委也会全力以赴帮扶,请工作队安心驻村、认真履职。

吴大森,是王海强的结对帮扶对象,2017年,在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后,一家4口如愿搬到县城,全家人高兴不已。一搬到新家,王海强就带着礼物送去了祝福,得知两人在县里没有工作,小女儿也即将上小学,还没有联系到就读学校,就把这件事装在了心里,无论是宁陕的同事,还是汉阴的亲朋好友,见了面都会打听打听,自己也去县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就业岗位,又先后到教体局和学校协调孩子入学。在王海强的帮助下,为大森谋得了一份司机的工作,月收入4000余元,他的妻子马云艳也在服务岗亭上班,月收入有1200元,小女儿也如愿进入了宁陕小学就读。“这下我们总算是在城里站住了脚,能扎下根了,太感谢你了”大森一家十分感动。

王海强深知贫困学生上学的不易,他被学子们亲切称为“局长叔叔”。杨航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都是朴实地道的农民。2018年,王海强在走访中了解到杨航高考被西安外事学院录取,其父亲种庄稼回家途中不慎摔断腿,手术后在家调养,面对高昂的学费,全家人陷入困难,愁眉不展。王海强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金秋助学”活动,又主动帮其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在开学前及时解了“燃眉急”,让他如愿步入了大学校门。“谢谢王叔,我在学校挺好的,学得课程我都喜欢”在2019年暑假里,王海强又一次来看望杨航,他的脸上多了一份自信与拼劲,他还告诉王海强,在大学一年里,自己当上了班长、写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课教育学习、转为了入党积极分子,王海强鼓励他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所学所用回馈社会。

除此之外,留守老人也是王海强关心的重点。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扶村里不少外出务工人员没能如期返回老家过年,王海强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安排驻村工作队摸清各帮扶点留守老人情况,购买牛奶、饼干、面包及果蔬等生活品带领局里志愿者走访看望慰问老人们,并带头为老人们修剪指甲、打扫卫生、做农活,为局里的志愿者们和村民们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既然承担了帮扶任务,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帮扶,更要时时想在群众前面、事事干在群众前面、处处走在群众前面,让帮扶有成效、让群众能满意”,这是王海强对帮扶干部们经常说得一句话。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上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对下坚持每月到村到户,带领全局帮扶干部走村入户,与镇村一班人立足村情、精研深钻、出谋划策,先后指导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制定产业奖补办法,协调资金兑现奖补,群众自主脱贫积极性大大提升。花石村、油房村也悄然发生了新变化,集中安置小区整齐修建、村活动室重新修建、设施配备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蔚然成风、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村民生活日渐改善、脱贫致富干劲十足。通过他的协调争取,截至2019年底,油房村完成村道硬化亮化7公里、农户房屋改造95户、房屋美化55户,协调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座,修建河堤50米、新建水库1处、蓄水池3处,保障村民日常安全饮水97户,修建灌溉渠110米,为70亩良田稳产提供坚实保障;花石村种植猪苓9800窝、养殖中蜂1000余箱,养猪560头、养鸡1500只,种植高山百合9亩、黄花18.6亩、培育草莓苗2.5万株、食用菌种植22万袋。近三年来,该局共向帮扶点捐赠资金及物资40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10余名。2019年底,3个帮扶点全部整村顺利退出贫困村。

虽然3个均村已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但王海强对脱贫攻坚工作仍没有丝毫懈怠,他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抓扶贫,今年三四月正是春耕的好时节,王海强又一次来到了帮扶点,与镇村干部商议着2020年帮扶村巩固脱贫计划,研究重点发展的产业,经过一番认真的讨论,最终确定花石村重点发展食用菌种植和生态猪、生态鸡养殖;油房村重点发展高山魔芋、猪苓种植和土蜂养殖。如今,帮扶村的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进行,王海强又开始忙为产业销售奔波着。

 “即使脱了贫,我们的帮扶也不脱钩,更要持续用心用力帮扶,让村里的产业更具持久性和竞争性,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王海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