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脱贫路

作者:李鹏来源:江口镇发布时间:李鹏

张先军是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沙坪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勤劳朴实,踏实肯干,1992年和同乡女子周登霞结为夫妻,婚后,妻子贤惠能干,孝老爱亲,家里虽说不是特别富裕,但一家人日子还是过得十分充实美满。

三年后,大儿子张德福出生,小家伙的到来,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可就在大家满怀喜悦的同时,一次不幸也悄然而至,在张德福1岁左右时,一次高烧导致其得了脑膜炎,后遗症致使其身体3级肢体残疾,言语不清,这件事也给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带来了不小打击,但一家人不离不弃,精心照顾,这事也算挺过去了,两年后兄弟张德贵出生,兄弟二人的到来和逐渐成长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但同时,生活的压力也在一步步紧逼着这个普通的家庭。

2017年5月父亲张先军因自家建房时从楼梯摔下,致使大脑严重受损,先后做了2次手术,医疗费用高达30万元,且术后至今无正常劳动能力,生活能基本自理,母亲熊光桂83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及气管炎,常年靠药物维持,再勤劳肯干的家庭,也经不起这样的打击。

好在俩兄弟从小听话懂事、媳妇贤惠能干,在党和国家大好政策的感召下,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这个深受重创的家庭又坚强的挺过来了。先是通过农村新合疗,报销了高额的医疗费用,后又通过村级评议纳入低保,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妻子在丈夫住院期间,每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穿衣、洗漱、喂饭、按摩、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是她日常必须做的,但她从来没有埋怨过,丈夫回来后无劳动能力,她义无反顾的挑起家庭的重担,洗衣做饭、照顾老人、料理孩子、种地收割,还把83岁的婆婆和孩子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哥哥张德福虽有有点残疾,但很勤奋上进,初中毕业后,主动给家里说,要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后在家人和亲朋的帮助下,联系了到了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这是一所对视力、听力语言、肢体障碍青年进行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国家雨露计划项目每年还会补助3000元钱,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商量下,他选择了按摩专业,三年来,他省吃俭用,专心学习按摩技术。2017年顺利毕业后,他没有坐着、等着,而是想着怎么赶快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手艺赚钱,替家里分担重担。2018年初,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哥哥张德福在离家不远的一个交通要道口租了一间门面,开了一家按摩店,外带日用百货,平时赚的钱贴补家用,2020年不满现状的他,更是把店开到热闹的集镇,慢慢的这个家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弟弟比哥哥小两岁,2016年高中毕业后,也选择了一家高职学校,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可享受3000元的雨露计划项目补助。从小聪明伶俐的张德贵,原本想学习一技之长通过学习技术,改变生活,在父亲出事后,他改变了想法,他想去参军,实现儿时的梦想,通过保家卫国来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2017年他应召入伍,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他顺利通过了体检,顺利地成为了北京某部队的一名士兵。在部队期间,他刻苦训练,不怕苦、不怕累,深受领导和战友的好评,2018年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他更是作为士兵代表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同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活动中,他再次作为优秀士兵代表参加,亲眼目睹和见证了祖国的这一重要时刻,这些无上的荣光,都是靠他自己一步一步努力争取来的,现在他已从正式转为是一名士官,每月仍坚持往家寄钱,按时和家里通话,询问家里情况。

哥哥身残志坚、自主创业、为家分忧,弟弟志向远大、光荣参军、保家卫国,每每谈起这两个儿子,母亲周登霞总是一脸的骄傲,但她自己何尝不是两个儿子的骄傲呢!自从丈夫出事后,家里大小事情,都由他操持,丈夫现在不能出大力,婆婆妈还需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全靠她,她不但把丈夫照顾的很好,把婆婆照顾的很好,还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2018年更是被镇村表彰为“孝老爱亲”先进典型和“好媳妇”荣誉称号。也正是他们自身的不断努力和镇村的帮扶,2019年因各项指标达到退出标准,而成功的退出了贫困行列,且正在大踏步向着更幸福美好的生活迈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