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十三五”脱贫攻坚兜底保障 工作总结》的报告
索引号: | xwbmnsxrmzfbgs/2020-0360 | 公开责任部门: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0-11-07 16:28 | 成文日期: | 2020-11-02 00:00 |
发布文号: | 宁民字〔2020〕218号 | 公开目录: | 工作报告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市民政局:
现将《“十三五”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总结》随文报来,请审阅。
宁陕县民政局
2020年11月2日
“十三五”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总结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近年来,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我县民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民政服务对象“生活有保障、生存有尊严”为目标,以“三个聚焦”(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为重点,以“三项试点”(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县、城乡低保审批权下放试点县和社会救助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试点县)为抓手,探索建立了“1+2+N”兜底保障模式,构建了各项制度无缝衔接、互为补充的民生保障体系,实现了所有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为决战决胜高质量脱贫“摘帽”和做好后续民生保障扎牢了根基。“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5亿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将“十三五”以来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任务及做法
(一)精准施策,城乡低保兜牢民生底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困难群众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落实好低保政策是兜底保障工作的基础。2016年以来,城乡低保逐年提标,农村低保由3015元每人每年提高到4310元,动态稳定高于全省扶贫标准。为充分发挥低保兜底性保障作用,我县强化县镇联动、一门受理、及时办结,将符合条件对象按程序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确保了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生存有尊严。一是压实责任。夯实县镇主体责任,对低保申请、评议、审核、审批责任再夯实,做到随报随查随审批不拖延。群众申请由镇民政办统一受理并第一时间组织入户核查,由镇包片领导分村主持召开评议会,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核后以正式文件上报县民政局,县局按30%比例组织入户核查,做到了程序到位、分层把关、纳入及时、对象精准。同时县局指导各镇按半年、年度进行复审,确保了动态管理、有进有出、良性有序。二是对标补短。全面落实分类施保、渐退帮扶、重病重残“单人保”和低保经办人员及村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审批等配套政策,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与此同时,通过“三排查三清零”和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专项行动、日常信息比对监测预警等措施,全面排查疑似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并以预警函的形式反馈各镇核实,符合条件的限时纳入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011户3931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72%,比2016年上涨了2.06%。全县享受分类施保2194人,享受渐退帮扶69人,享受重病重残“单独保”434人。三是公平公正。近年来,一方面加强低保清理整顿,对全县低保户逐户逐人进行排查与信息比对,累计清退低保对象3175人,实现了水库、兽医、环卫工与养路工等“政策保”清零;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建立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群众举报制度,严查受理审核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机制不完善问题,有效杜绝了错保、漏保、关系保、人情保现象。同时为镇村统一制作了社会救助公示栏,对低保政策和救助对象实行长期末端公示,以公示促公开,以公开促规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使低保政策如阳光空气般惠及每一个困难家庭,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精细管理,特困对象生活热忱幸福。建成了“一中心六区域”七所敬老院,特困供养水平大幅提升,集中供养率由2016年的43%上升到80%,居全市第一。一是失能关爱亲情化。建立失能托养中心,将缺乏照护的失能半失能对象集中供养,工作人员24小时亲情照护,引导他们通过“十字绣”、“竹编”等手艺活儿重拾生活信心。培养了床榻上的“诗人”、失能“绣娘”等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标兵。建立脱贫精神展示馆,用失能院民的作品展示了立“绣娘”精神、下“绣花”功夫、促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激励了广大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精气神。二是集中供养精细化。敬老院实行“五制”管理、“三清一报告”制度,每天开展自查巡查,检查情况在工作群晾晒,接受县局监督;每日召开院民大会,发动“院民评院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日、不良习俗整改在当日,营造了和顺和美的大家庭氛围;以“七无”标准量化赋分,工作人员薪酬待遇与服务质量挂钩,实行差别化发放,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分散监管常态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散居对象电子监管系统,制定监管办法,指导各镇按照“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各镇每月上传监管对象四张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印证照片,县局实行一户一档电子台账管理,监管结果作为拨付照料护理费依据并纳入各镇兜底脱贫年度考核,有效防止了监管责任“走过场”,实现了散居监管常态化。四是兜底托养社会化。在保障特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创新实践,利用敬老院空余床位,为一部分平日无人照料、生活无法保障但又不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重残对象和农村独居老人实施了低偿托养服务,让这部分群众自付较低的费用也能享受特困对象一样的照护。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托养72人,收到了“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良好社会效果。
(三)政策融合,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攀升。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落实好低保、特困供养政策的基础上,我县不断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了各项政策无缝衔接、合力保障的兜底保障体系。2016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临时救助分级审批,将1000元以下审批权限下放到镇,救助情况报县局备案。县局根据各镇人口数设定30、20、10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基准数,并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补足备用金。2020年镇级审批额度提高到1500元,“救急难”成效进一步突显。在全面开展应届困难大学生救助工作的基础上,参照临时救助程序,对全县所有往届在校建档立卡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大学生实行救助,确保困难大学生按期入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2017年以来,累计救助困难大学生186人次,发放救助金60.6万元。残疾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护、流浪乞讨救助等政策全面落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68个村12个社区配备了民政协理员80名,协助镇村开展社会救助对象调查核实与“一老一小”定期探访,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通过政策融合、互为补充,实现了民政政策全覆盖、救助关爱无盲区、民生保障无死角。
二、亮点工作及成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与时间赛跑,前瞻性谋划、创新性推进,深化民政“放管服”改革,“宁陕试验田”的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一)试点改革激活力。2016年,承接了“全省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县”,探索实行了临时救助分级审批,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镇,“救急难、兜底线”作用进一步彰显。2019年,又承接了“低保审批权下放”和“告知承诺”两项试点。去年在筒车湾镇先行先试,今年将范围扩大到广货街、城关、龙王、皇冠5个镇实施,明年拟在全县全面铺开。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和“以声明代替证明”,减少了审批环节、压缩了审批时间、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健全机制增效能。一是标准引领保精准。创新制定了“四搬四不搬”、“五兜五不兜”、“十要十不要”和民政工作“八个一点”等容易理解、好记管用的工作标准与敬老院自查巡查暗访、“五制”管理、散居特困供养系统监管等制度,确保了兜底对象认定精准化与民政系统管理服务精细化,有效防止了兜底脱贫“跑偏变样走弯路”。二是无缝衔接建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全面建立了“1+2+N”兜底保障模式,即围绕兜底对象“1”人不漏目标,把握城乡低保、特困供养“2”个重点,实施分类施保、渐退帮扶、重残重病单独保、临时救助、教育资助、残疾补贴、失能关爱、流浪救助、困境儿童保护、两项制度衔接、联席会议制度与民政工作标准化等“N”项配套措施,织密织牢了“覆盖全面、救急解难、托底有力、持续发展”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三是党建引领提作风。以党建为统揽,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作风提升、干部作风大整饬、以案促改等系列党内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重点任务提醒督办责任清单制度,通过“清单+晾晒+记分”,有效解决了少数同志站位不高“低层次”、要求不严“差不多”与工作不细“一般化” 问题,在严管与厚爱后中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锻造了忠诚担当、务实高效、勤勉奋进的民政工作队伍,既为宁陕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又为社会锤炼培养了优秀人才。
(三)厚积薄发展成效。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近年来,宁陕民政工作经验做法先后六次在省市会议上交流发言,相继在中省市重要媒体刊发;召开了全市兜底脱贫现场会;民政局连续三年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和目标责任考核双优秀;民政局和中心敬老院分别荣获“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市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有3名同志荣获“全市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这些成绩既得益于各级的重视、支持与关怀,也是我们做好自己、做在平时、做足前量的集中体现。组织认同与社会认可更增添了我们为民政事业砥砺前行、追赶超越的信心与决心。
三、存在问题及打算
我县兜底保障工作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与组织要求和群众期盼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不适应的薄弱环节:一是政策宣传还有死角,少数群众将社会救助政策理解为普惠政策,相互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兜底对象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对社会救助政策过于依赖,甚至希望享受政策“代代相传”;三是一些基层干部对社会救助政策学习不深、把握不透,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四是个别镇村将五保对象往敬老院一送了之,属地管理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少数入住对象思想不稳定,存在风险隐患。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从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增强社会福利保障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优化专项行政管理与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前瞻思维、高点谋划,克难奋进、持续加力,既抓当前、又谋长远,按照“完善四大体系、实施四大改革,强化三大保障”的基本构架,编制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确保宁陕民政事业始终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向前,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宁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