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细微之处显真心,近日来,宁陕县政法机关将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成果,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带着感情为民谋实惠办实事,带着责任为民谋福祉解难事。用“三心”倾情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检察关怀用真心
“手术顺利的话,今年9月份我又可以回学校上课啦”,王某某拉着检察官的手激动的说。
王某某是一个年仅11岁的小女孩,2020年3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伤,造成头部和身体多处骨折,严重的创伤使王某某不得不休学治疗,原本花季般的少女经受了常人不曾经受的折磨。第一次手术治疗就花费了15万余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王某某家一时陷入了困境。宁陕县人民检察院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与王某某家属联系,为其申请司法救助金1万元,缓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年初,该院第三检察部在回访被救助人时重点了解了王某某的情况,再次见到王某某的时候,她比之前开朗了很多,经手术治疗后腿部基本恢复正常,但由于头部受伤严重,还需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目前家人正在为筹备手术费用而发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院第三检察部立即向院领导反映情况,经研究认为王某某情况特殊,同意再予救助1万元,控申部门立即与王某某家人联系,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迅速办理,及时将1万元司法救助金送到王某某手中。
近年来,该县政法机关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理念,高度重视司法救助工作,积极探索司法救助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深度融合,救助力度向贫困户、未成年人、军人军属、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倾斜,永远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把群众当成自己家人,用真心融入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政法干警的责任与担当。
司法调解有耐心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邻里和睦是群众生活幸福、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日,在宁陕县江口法庭、江口镇司法所的共同参与下,启动了“诉调对接”模式,彻底化解了邻里双方长达七年的合同纠纷。
李强、周杰是居住在宁陕县江口镇街道的两邻居,相处一直不错。七年前,周杰租赁李强房屋一层三间,其中两间用于经营汽车维修,在使用过程中周杰因经营需要在房屋大梁上打孔,后李强认为打孔对房屋结构安全造成影响。2019年合同到期后,双方就解除房屋租赁合同、房屋损害赔偿、合同到期后的租赁费计算问题引发争议,双方对赔偿数额分歧较大,矛盾逐渐升级,多次情绪失控、言辞激烈。该县江口法庭、镇司法所多年来耐心调解,但双方在履行中屡次反悔,导致调解失败。
案件承办人员没有放弃,多次给双方释法析理,阐明利害关系,耐心细致的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一方面对原告进行精神抚慰,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双方进行法律释明和讲解,努力化解双方的对抗情绪。并确定运用“诉调对接”机制,先由司法所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后,再由人民法庭办理司法确认。在人民法庭和司法所的正确引导下,李强、周杰于4月1日共同向宁陕法院江口法庭申请司法确认,并于当天得以合法确认,赋予了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进而消除了双方的后顾之忧。两家矛盾得以彻底解决,两家关系也由此重归于好。
“要想干好司法行政工作,没有其他诀窍,只能用百倍耐心去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真真正正做到去听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才能解决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该镇司法所负责人说到。一直以来,该县政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防线作用,有力的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县累计54个月无刑事命案,连续五年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信访三无县”。
为民服务守恒心
该县政法队伍坚持把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成效,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作为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县公安局统筹推进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所队融合”改革,下放交管业务12项,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持续深化“无电信网络诈骗县”创建,建成了“宁陕反诈卫士”小程序,开展预警劝阻407人次,止付金额290.14万元,江口、皇冠等五个镇连续3个月电诈案件“零发生”;创新推出“1+1+N”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机制,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87件,收到锦旗3面、感谢信3封。县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推行《便民利民措施》,在各镇、村设置“法官驿站”,建立“网格+N”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官干警“六大员”的作用,将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送到田间地头。县检察院以“检察干警进网格”机制为载体,开展“检察官联系企业”活动,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检察服务,开展律师阅卷“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活动,建立“宁陕县检察院律师阅卷预约群”,为律师提供高效便捷阅卷服务,受到律师好评。县司法局深入镇村开展法律服务,3月份以来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0起、宣讲民法典32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