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一片丹心映林海——宁陕县林业调查侧记

作者:程家丽 来源: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1-09-01 09:02 【打印本页】

8月的宁陕,骄阳似火、酷暑难,这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三伏天”,大家都习惯一进办公室就打开空调和电风扇来享受室内的凉爽,可是却有这么一群人早晨7点钟迎着朝阳踩着露水,身穿迷彩服背着矿泉水、馒头和重达数公斤的测量仪器匍匐在宁陕县的各个森林资源监测点开展着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他们就是——以心护林,以手抚林的县林业局规划设计股的同志们。

“今年的8月似乎比往年更热一些,已经连续冒着高温户外工作十余天了,你们的身体也吃不消,要不休整一天再续”面对领导的关心,规划设计股的同志们丝毫不敢放慢脚步,依旧按照原工作计划进行着,因为他们清楚他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规划设计股的4名同志,2人年龄已经超过55岁,还有2人为近两年招考的新人员,目前正处在老同志带新同志的关键时刻,在加上监测仪器的限制,全县19个林草样地监测点,他们4个人无法分组,只能一个一个的跑。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每5年开展一次,是全面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及时发现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向深绿色进军夯实“数据”基础,为制定制定生态空间资源监管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针政策,为林长制督查考核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监测样地往往都在山大沟深的大山深处,最远的监测样地一个单趟就要五六个小时,由于近年来封山育林,基本没有直达样地的路可走,仅凭借着向导和工作人员的记忆,每天能顺利找到监测地不走“冤枉路”是监测队员们最大的希望。趟河水、爬悬崖峭壁,手持砍刀披荆斩棘是他们每天达到监测样地都要面对的。肩上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在这8月的高温天气,汗水一次又一次的湿透了衣裳。

“大家加油,样地就快要到了,注意脚下”赶路的途中,规划设计规长张成银总是操心着同志们的安全。“大家都说我是老同志了,这种苦差事交给年轻人就行了,但我作为一股室负责人、一名共产党员,怎能在困难工作上退宿呢”,其实在这次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中,张成银操的心更多,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去街上采买好一天的补给,整理好仪器,检查一下必备药品,召集队员们准点出发,事无巨细,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力亲为,“起早点,每天尽量给同志们采买不一样的补给,每天顶着高温爬山,如果吃不好体力跟不上影响工作进度,三伏天是蛇和马蜂还有蚂蟥高度活跃的季节,必备药品必须带上以防万一”,保证队员的安全是张成银最操心的事情。

到达监测样点后,队员们一刻也不能停歇,先用红色油漆重新刷一遍样点标志桩,在用测量仪器复位样地的周界面积,使得样地完全复位后,再按要求精心调查和测量测量样地因子,并如实记录和上传。他们就这样头顶烈日开展着一天又一天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样地外业调查工作,只有分工明确,顺利完成工作,他们才能赶在在天黑前下山。中午大家席地而坐,啃着自带的馒头就着矿泉水,匆匆解决他们的午饭。 就这样,规划设计股的同志们凭着一双脚,几乎踏遍了宁陕的每个角落。对全县的地形地貌、林种结构、林木生长、情况等都了然于胸,

每次回到灯火通明的驻地,戴着草帽,衣衫褴褛满身泥土的他们总会迎来人们好奇的目光,起初90后小伙师文博还有点不习惯这种目光,但是时间久了,他也就习以为常了。去年冬天老同志孙军冒着风雪和同事们一起去给一处破坏林地资源的现场勾图测量,因风雪太大车辆打滑,大家只能下车顶着风雪踩着没过脚脖子雪步行前往,大家鞋子裤脚全湿透了,可是没有一人叫苦叫累,“这都不算啥,我都从事了30多年林业工作了,顶风雪,斗酷暑,早都习以为常了,再苦再累的工作,只要需要我,我都会去认真的完成”,朴素的言语道出的是一位普通林业干部的初心。

林业系统属于艰苦行业,尤其林业规划设计规的工作常年需要跋山涉水, 野外作业较多,长期的日晒雨淋,铸就了他们坚韧的性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们的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他们冬天战严寒,夏日斗酷暑,用脚步丈量着宁陕县每一寸林地面积,兢兢业业地从事着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看着绿色填满山脊,环抱每个村镇,看着绿水青山日渐丰硕饱满,管林、护林的成果日益凸显,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林业人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还将继续坚守岗位,为林业事业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