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在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不仅村子美了,农民富了,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三月的阳光,温暖和煦。走进筒车湾镇,整洁的村级公路在山川中蜿蜒伸展,两旁深绿色的山峦像一幅水彩画次第展开。沿着筒大路往前行至龙王潭村,清风徐来,春意盎然,道路两旁栽种着翠竹、红叶石兰、月季花等10余种花草,时而倒影在河里与翠绿的水草相映成趣,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碧水和蓝天在这里变得异常的透明。
巩固提升人居环境 村容村貌焕新颜
“原来这儿只是一片荒地,现在建成了健身场地,添置了新的健身器材,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地方,我们每天有空就过来,这样的场地让我们锻炼方便多了。”筒车湾镇长平梁搬迁安置点村民胡安国指着前方健身广场说,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健身设施的完善,大部分村民们养成了健身的习惯,让简单运动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早上起来打扫院落,收拾屋子是每天的‘必修课’。环境优美,空气好,整个人神清气爽,心情都要好一些。本来打算退休后搬到城里居住的,看见社区建设越来越美了,最终还是决定住在社区,享受乡村的田园风光。”匡运进说,刚开始搞人居环境整治时,大家有抵触情绪。现在看来,社区变美了,居民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好环境带来的福利。
“村民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到环境整治和保护中来,培养群众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是保证整治成效的关键。”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卢益建说。2021年,龙王潭村在联村单位县林业局的大力帮扶下,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按照“搬迁安置点和院落为单位、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美化、绿化项目。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视角,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真心支持、真心参与,集中清理了环境卫生死角和私自搭建的柴棚、鸡舍等,通过规划设计,修建了花坛、绿地,栽植上红叶石兰、月季花、绣球花等多种花草。同时,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环境治理成果。评选“卫生文明示范户”。如此一来,“环境卫生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先进典型有人推、文化活动有特色”的龙王潭乡风文明逐渐形成。
走进龙王潭村,处处都真切地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变化:路好走了,灯更亮了,村庄更美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健康了,幸福感明显增强了,村民文明素质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也提升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环境好了、村民富了,产业也兴旺了。”龙王潭村党支部书记吴朝文说。2021年,村民匡润银在宁陕县文泰森林经济管理专业合作社务工的工资11000余元。这对一个63岁的村民来说,既照顾了家,又能务工挣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龙王潭村,像匡润银一样每年都能拿一笔固定工资的人还有很多。随着村山林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不少脱贫户和低保户成为股东,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也都当上了产业工人,直接解决全村10人就业。
“近年来,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龙王潭村正通过走规模化种植、品牌化打造、产业化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已建成了1300亩‘林芋药’‘林芋蜂’林下经济基地和五味子产业园区,预计年收入100余万元,带动了村60%的脱贫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帮助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龙王潭村支部书记说。2021年宁陕县文泰森林经济管理专业合作社被认定命名为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首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金钥匙”。龙王潭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不仅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更以产业发展为牵引,让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成为良性循环,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