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立足绿色发展 加快乡村振兴

作者:党永霖 王飞来源:宁陕新闻网发布时间:党永霖 王飞

位于秦岭南麓的宁陕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以生态经济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改革三大行动,不仅有力激发了乡村振兴动能,而且实现了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惠民和乡村振兴共融共赢。

家住安康市宁陕县梅子镇安坪村的村民伏先华,是当地的一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员。一大早,伏先华就赶往自己所管辖的林区开始巡查。如今已进入冬季森林防火期,他每天都要步行3、4公里的山路巡山巡林,这也是他每天工作最关心的事情。

【宁陕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员 伏先华】我们这是日常巡山,主要是看有没有乱砍滥伐、乱捕乱猎、乱挖兰草花、森林防火,还有有没有烧地边,烧秸秆的,有没有在山上其他乱挖的违法行为。通过这个APP可以看我们的日常巡护轨迹,有违法的行为我们通过APP及时上报,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秦岭生态环境。

刚刚结束巡查,伏先华就来到村民家中,向他们宣传秦岭生态保护、秸秆禁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护林防火知识,签订责任书,既增强了辖区群众的保护意识,也确保了安坪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秩序良好、和谐稳定。

【宁陕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员 伏先华】现在已经进入冬天防火期了,你进山不能带火,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禁止烧秸秆,烧地边,发现在野外用火的可以及时给我联系,我给村上镇上汇报。

近年来,宁陕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擦亮“绿水青山”的底色和“金山银山”的成色,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通过推行“林长制”,宁陕县共管护天然林240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保护动物数量攀升,国宝朱鹮从野化放飞时的26只增加到300多只。

【宁陕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秦岭办主任 姜涛】为了确保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实现持续增收,宁陕县在全省率先建立“国土、林业、水利、环保”四位一体的县、镇、村三级生态环保“网格化”工作体系,并成立护林员、护河员、生态“网格员”专业环境保护队伍,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1400名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年人均增收7000元。

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自15年前世界首例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在这里举行后,寨沟村就成为了朱鹮的“新家”。从最初的被动保护朱鹮,到如今打造“朱鹮稻米”品牌,进而延伸“朱鹮”这一生态经济品牌效应,宁陕以实现人与朱鹮和谐共生,进一步展示出生态文明“两山”理论的蓬勃生机。

【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黄兴建】表面上看是我们保护了朱鹮,实质上是朱鹮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回报,全程无公害有机种植,虽然产量有所影响,但我们的生态价值提高了,而且朱鹮也得到了保护,产品的附加值也跟着提高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