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紧扣县委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准确把握监督职能定位,积极贡献人大力量,全力助推全县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定位准,责任实。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全县生态旅游产业,连续四年将生态旅游作为人大持续关注的三件大事之一,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持续加大监督力度,扩大监督广度,提高监督速度,助推全县生态旅游产业走实走深。同时,按照县委《关于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在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康养旅游产业链链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一把手”牵头主抓,一名常委会副主任协调配合、跟进落实,社教文卫工委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程参与,其他工委密切配合、各出其力的工作格局。2022年4月以来,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召开全县康养旅游产业链工作会议3次,深入分析、精心部署,审定印发了《宁陕县康养旅游产业链建设工作方案》《宁陕县康养民宿发展暨农家乐新建提升工作方案》《宁陕县支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三十条措施》等文件制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切实把生态旅游产业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谋划细,思路清。2022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共20余次带队深入镇村及企业实地调研、多层次座谈,广泛深入的收集建议、查找问题,把脉问诊、深入解剖。同时充分吸收借鉴各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新思路、新经验,提出了“育龙头、强链主、补链条、搭平台、保要素、建集群”的宁陕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思路。助推县委县政府抢抓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机遇,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核心景区、精品民宿、森林康养、自然研学基地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一心三线五区”布局。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品牌打造、线路培育、政策保障等关键环节,丰富山地运动、医疗康养、亲水娱乐、乡村旅游等旅游业态,加快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现代工业、生态农业、特色文化有机融合,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目标,努力将我县创建为全国闻名、全省领先的大秦岭生态康养旅居目的地。
强推进,效能优。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寓支持于监督,寓支持于服务。一是强化视察监督。围绕创建国家级森林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人大常委会对县城建设、全县集镇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开展视察调研,连续两年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情况(其中约60%属于生态旅游产业项目)进行专项视察,通过摸清底子、找准症结,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指导。二是发挥代表作用。结合人大代表进“家站”工作,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五带五做”活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行业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在沟通协调、矛盾化解、建言献策、跟踪服务等方面,展现代表风采,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贡献人大代表力量。三是扎实包抓项目。常委会领导全部包抓了一个以上县重点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双包一解”活动,坚持带头服务在项目一线、积极协调在项目一线、跟踪落实在项目一线,有力促进了全县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速度。
重监督,勤建言。县人大常委会认真收集代表及群众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加强跟踪督办,确保落实见效。近年来,共收到相关方面代表建议114条,全部办理完成,代表满意率100%。同时,常委会连续三年组织各层面代表赴云南、贵州、江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先后形成《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考察组赴云贵赣十县区学习考察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情况的报告》《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考察组赴留坝、太白、黄龙、华阴等九市县学习考察文旅融合工作情况的报告》《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考察组赴云南三市县学习考察生态旅游产业情况的报告》等高质量考察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贡献“人大智慧”。
通过有效监督,目前宁陕生态旅游产业呈现出机制活、布局优、品质高、势头好等鲜明特点,生态旅游产业的“宁陕模式”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家站”建设、“五带五做”、“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破解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等问题,为推动宁陕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再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