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渔湾村后我启发很大,我们龙泉村的条件不比渔湾村差,就是创新思路和自身定位不准确,只要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经济,我们龙泉村就会比渔湾村更美丽更富裕。”村民代表陈洒在宁陕县渔湾村参观后激动地说。
近日,陕西省宁陕县龙泉村与渔湾村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龙泉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十余人深入到渔湾村参观见学“取经”,共议共学共话农村发展,渔湾村的逸谷田园综合体项目让龙泉村干群欣赏不已。
龙泉村位于陕西秦岭腹地,距宁陕县城6.5公里,耕地面积1020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地及外出务工为主,由于没有企业投资和特色项目支柱产业等原因,龙泉村的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村两委决定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兄弟村--余湾村参观“取经”。
渔湾村为宁陕县乡村振兴战略“一镇十村”示范村,逸谷田园综合体项目更是宁陕县城内一大特色和亮点。初进渔湾村,放眼望去,一副太极真图浑然天成,一排排崭新的小楼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村庄让人耳目一新,位于田园中的休闲度假小帐篷更是别具一格特,吸引无数周边游客来体验。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与渔湾村干部交流经验、探讨创新方法。据渔湾村主任黄晓勇介绍,过去渔湾村基础条件薄弱,人员老龄化严重,农用地闲置多,党组织凝聚力不够的痛点,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发展工作思路,实施“党支部+企业+乡村发展”模式,深入挖掘渔湾村特有、天然浑厚的“八卦大极真图”文化底蕴,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实施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施高品质水稻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大力发展民宿、自然教育,规划康养医疗中心,拉动西安市周边游客,做大做强渔湾村产业发展项目,打造集田园观光、农业体验、旅游民宿、康养中心融合发展的新渔湾,村民保底分红1万余元,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参观完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项目,来到村部办公室,渔湾村主任黄晓勇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一沓沓乡村建设发展方案、一本本余湾村规划图册和余湾村村民保底分红清单。所有资料都摆放有序,台账、方案、总结……每一页都是渔湾村发展历程的见证。从脱贫攻坚,再到发展旅游产业的成功转型,围绕“生态振兴”这一普惠的发展方式,渔湾村打出了一套绿色发展的“组合拳”,创新了“渔湾村乡村振兴模式”开创了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在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县创建办驻龙泉村帮扶干部邓德亮深有感触地说:“他们这是石头缝里长金子,他们的艰苦奋斗不仅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渔湾村党员干部的开拓精神和担当责任令我感动。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我们县创建办党员干部在龙泉村帮扶上将继续加大投入,挖掘资源优势,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我相信不出三年龙泉村绝对大变样。”
据了解,近年来,宁陕县渔湾村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思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生态环境发展优势,狠抓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聚焦人才与产业,坚持对外引进人才、发展乡土人才、运用乡贤人才,探索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之路,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将渔湾村打造成人居环境优美、独具田园特色、多元融合发展、文明气息扑面而来的特色田园乡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就,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的生动教材,我们之所以到渔湾村学习,就是要取到渔湾村的‘真经’”龙泉村支书陈财健介绍,我们要借鉴渔湾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龙泉村特色,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丰富优势,把“土”产业种成“摇钱树”,巧用“党支部+企业+乡村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人才振兴优势、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启青山绿水富民模式,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