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4422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42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42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3237
  • 宁陕县财政局

    5562
  • 宁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375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3084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385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361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1779
  •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1683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434
  • 宁陕县民政局

    1356

砥砺奋进奔小康 勇往直前迎新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陕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索引号: zfbmnsxtjj/2022-0015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统计局
公开日期: 2022-10-17 09:58 成文日期: 2022-06-14 11:49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陕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势定向,谋篇布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风雨兼程、追赶超越、奋斗小康。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民生保障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人民获得感大幅增强。顺利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中共宁陕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表彰;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中,2015年度、2021年度两次获得全省县域发展“争先进位”奖。

一、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92.8%,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十八大后,宁陕被国务院列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土地制约、生态保护,县域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准确把握产业转型要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释放优质产能,推进重点产业补链强链,解决供需矛盾。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飞地经济”的决策,在恒口示范区大同镇建立宁陕“飞地经济”园区,“飞入地”为工业发展承载体,“飞出地”建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促进了全县产业融合及经济增长,就业带动力增强,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最大限度保护,彻底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宁陕顺势在危机中找到转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内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经济增速下滑,县镇两级以落实“六稳”、“六保”为中心任务,有效应对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加大高质量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2021年,全年经济稳中有升恢复运行,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24.34亿元,较2012年增加6.02亿元,2013-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4%。2021年人均GDP为40793元,比2012年增加14991元。

(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3985万元,比2012年10753万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9.3%;地方财政支出由6.9亿元增加到18.38亿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1.5%。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稳定增加就业容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8:23.2:51,与2012年相比,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升6.5和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1.5个百分点。

(一)特色农业逐步壮大。全面落实“三农”政策,统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有效实施,聚焦“药菌果畜”四大主导产业的稳步壮大、链条延伸,从资金、技术、市场等全产业链扶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21年,新发展天麻5950亩、猪苓7368亩,新培育的农业园区种植茶叶、猕猴桃1500亩,新推广鲜食玉米2000亩,栽培食用菌1000万袋,养中蜂3.2万箱、林麝853只、梅花鹿425头。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49亿元,较2012年增长83.9%,年均增长率4.4%,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赶上了GDP年均增速。2019年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成为宁陕农业支柱产业。

(二)绿色工业呈现新引擎。十八大以来,我县工业以转型调结构为重点,坚持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逐步淘汰矿产开发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包装饮用水、线束产业,工业生产开发新产品项目逐年增多。2021年末,规模以上矿产开发企业仅存1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9%,制造业企业户数占比上升至88.2%。全县规上工业已涵盖9个行业,呈现多元化、高新化、高效化趋势。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整体下降,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陶瓷制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产值均以20%以上增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积极性高涨,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有的企业已经获得自己的专利。2021年县域经济监测评价指标中,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0.48%,排名全省第24名。

(三)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拉动力。十八大以来,交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高效物流快速兴起;移动支付加速普及,电信业实现新跨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贸易服务快速增长;金融业发展规模明显壮大,各行各业协调发展。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9亿元,是2012年的2.8倍,人均达到16578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22亿元,比2012年增长1.8倍,各项贷款余额16.45亿元,比2012年增长2.2倍。2021年,全县GDP同比增长5.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51%,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

(四)非公经济发展强劲。十八大以来,市场主体增长迅猛,对外贸易实现突破,全县新增出口备案民营企业3家,一批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走向海外。全县各类市场主体由2012年2854户发展到2021年末7182户,增加了4328户,增长1.5倍。经济实体不断壮大,2021年末,全县“五上”企业65户,比2012年增长1.2倍。202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61亿元,占GDP比重为60.0%,较2012年提升7.8个百分点。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扩大有效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加快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项目投资围绕高标准农田、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薄弱环节得到强化;工业项目投资围绕线束产业、文创产业及医药产业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为产业强链补链奠定了坚实基础。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西成客专宁陕段、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库、210国道宁石段、宁陕县第二小学(含幼儿园迁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投运,宁石高速、国道345新建至宁陕段、庙坪至双河公路、县城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3-2021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0亿元,年均增长8.9%。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根据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我县三次产业投资结构2012年为0.2:2.1:67.7 ,2021年2.2:16.9:81.0,第三产业投资始终保持较高比重。

四、城乡融合进程加快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制定后,全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实施“六个精准”、“八个一批”,行业部门认真落实帮扶政策,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得到保障,总体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城乡发展更趋平衡,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坚持一手抓扶贫搬迁“挪穷窝”,一手抓危房改造除隐患,所有农户现居住房屋达到安全标准。建成集中安置社区38个,2486户贫困户易地搬迁迁入新居,全县71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保障,7087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自来水供水率100%,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革命”有序开展,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交通通讯迅猛发展。交通运输基本实现“出境高速化、通县二级化、县镇等级化”目标。全县11镇71个建制村(含涉农社区3个)全部通客车,新建客运站1个,县城开通3路公交车路,覆盖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逐步构建。4G基站升级,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以上。2021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30388户,比2012年增长3.4倍,实现智慧乡村(光网)村村通。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形成,网上购物、产品销售方便快捷。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构建“一主一副五镇十社区”城镇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实施县城建设“五项工程”,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县城老街棚户区改造建成安置房5万平方米,老街片区回迁户237户全部选到如意安置房共256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8个。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森林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入围全省城市设计和双修试点县。2021年城镇化率48.72 %,较2012年提升9.48个百分点。

五、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经济效益持续增强

(一)生态环保推进有力。编制完成并认真落实《宁陕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坚决扛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当好“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从严及时整改中省环保巡查督察反馈问题,累计拆除违建4.9万平方米,拆除退出小水电站39座。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行动,能耗持续下降,2021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下降48.6%,2013-2021年年均降低3.4%。近10年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超过340天。

(二)环保长效机制建立。建立了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有效保障环保资金投入。建立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四位一体”网格化监管平台,2018年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选聘832名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实行动态管理。河长制全面落实,创新推行林长制,水质保护全面加强,出县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

(三)旅游带动产业融合。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启动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全域旅游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秦岭四季滑雪场建成雪橇、雪车、钢架雪车三大项目国内首条标准出发道,成为国家滑雪队训练基地,并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秦岭之心·绿都宁陕”2020年陕西省夏季滑雪公开赛在秦岭四季滑雪场成功举办,中国•大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亮相央视,为进一步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拉动全县旅游消费市场起到积极作用。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为培育旅游产品、打造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奠定了基础。

六、惠民举措落地落实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民为本,每年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80%用于保障民生,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共享发展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81元,比2012年19733元增加9748元,增长49.4%,2015-2021年年均增长7.6%;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2014年后实行“城乡一体化”,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97元,比2016增加3727元,增长45.0%,2016-2021年年均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51:1缩小至2021年的2.46:1。

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早期教育高度重视,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宁陕县“养育未来”项目获“2020年世界教育创新奖”,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获奖的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称号。

卫健事业持续发展。县医院“二甲”创建通过验收,县中医院主体完工,县疾控中心、6所镇卫生院新建扩建完成,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7个,镇村远程会诊系统投用。2021年末,全县卫生健康机构87个;床位400张,比2012年增加119张;卫生技术人员达485人,比2012年增加 143人。成功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社会保障不断扩面。十八大以来,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21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45人,比2012年增加503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00人,比2012年增加197人。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097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9530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73人,比2012年增加598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4535人。2021年末,纳入城镇居民低保 263人,农村低保4052人;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五保户)1141人,城镇特困救助供养人员35人。

回眸昨日,成就辉煌;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在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新征程上,宁陕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带领干部群众弘扬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长河中,展现新风貌,作出新贡献!


宁陕县统计局  肖仕美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