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衔接资金 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柴腾来源:城关镇发布时间:柴腾

小寒时节,距离县城13公里的青龙娅村食用菌产业园区150余个食用菌生产大棚整齐排列,一根根菌棒整齐有序地排开,朵朵香菇争相钻出菌包如花一样绽放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准备装车运送当地市场及西安地区,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食用菌年产量接近300万袋实现总收入1500余万元。”对于食用菌的收成,青龙娅合作社负责人汪时明挺满意。

青龙娅村地势狭窄,两山之间,难得有几块平地村民们除了在家务农,只能外出打工,收入也比较低,脱贫户和监测户接近占了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带动村民提高收入?青龙娅村党支部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结合实际发展产业,村里有生产食用菌的基础,也有做了十几年食用菌零散农户,更有良好的生态资源,2019年在县、镇两级领导的高度关注重视下,村两委抢抓省农业厅启动打造千亿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的历史机遇,先后确定了董家坝、长坪梁、椿树坪、红花铺四个区域作为食用菌生产基地,租用84户农户耕地158亩,组建两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成生产大棚、养菌大棚、多功能棚等5万余平方米,建设菌袋生产厂房800平米。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发展。

周围近50多名村民在此找到了务工机会,包括村里的已脱贫困户。“工资按件计算,一天差不多有150元钱左右,工作也轻松,技术熟练效率高的话,还能拿的更多。”脱贫户陈财兵每天在食用菌大棚里点种、采摘、挑选、装框、搬运,像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青龙娅村种植户陈铁浩说疫情原因,们两口子今年也不出门打工了,租4座大棚,投放菌棒3万棒,个棚差不多能产3万袋,净收入6万元左右。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三天两头过来技术指导,我们种植香菇也越来越有信心,希望我们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确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后,城关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按照村申报、审核的程序严格把关精准谋划项目,2021年争取到财政衔接资金300万元用于青龙娅食用菌产业园区加工分选项目新建了食用菌生产制袋车间2处1200平方米,引进袋料生产线2条,实现生产加工自动化,年产量从100余万袋发展到200余万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长期以来,“宁陕香菇”品质好,口感好,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取得了“国”字号的“质量认证”,然而相关的加工、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022年,城关镇又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480万元,用于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及产业链延伸,计划配套自动化拌料、装袋、灭菌生产线6条,建设香菇筛选分级及自动化包装车间1100平方米,配套安装筛选分级、微波杀菌、自动包装生产线,进一步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提升香菇的生产加工能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量达到450万袋,年产值达到2300余万元。

近日,香菇筛选、分级、包装厂房已完成改造,工人们正忙着对厂区道路、卸料、粉碎场地等进行硬化,对厂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衔接资金到位,我们食用菌产业园区项目就有了保障,等上料灭菌筛选分级、水洗、烘干、杀菌、包装等一系列设备到位,就可以实现‘一条龙’生产,我们离增收致富的梦想就更近了青龙娅党支部书记高兴地说。

“我们通过精准谋划项目精准投入资金,进一步拉长、延伸食用菌产业链,让资金成为项目实施‘助推器’,进而实现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三方共赢。”城关镇主要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务工、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方式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累计带动就业221户,户均收入3万元,人均增收达到8000元以上,后期我镇将加强对扶贫资产的监管,以租赁的形式由专业合作社经营使用,租金用于资产维护及村集体分红,确保财政衔接资金用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刀刃”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