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宁陕县金川镇小川村集体经济的社区工厂,机器加工声音不绝于耳,只见工人们正在拌料、装袋、运送,加紧赶制食用菌菌棒。
“今年也是第一年投入,准备生产6万袋左右,新进的装袋机器,节省了人力物力,一天能装3000袋左右。”正在向袋料机上料的小川村村民刘龙说。
“以前我们村产业比较单一,群众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为主,去年通过涉农整合资金立项,申请建设了这个食用菌基地。”小川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明凤介绍说,为了号召村里群众积极参与到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经过“村三委”的研究,决定利用村集体经济这一平台,让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能带动村民务工增收,同时也为村民以后发展食用菌产业累积经验。
“开年后,我们还新购进了两台锅炉,对所有菌袋进行高温灭菌,大概蒸三天两夜,灭菌后还要在大棚里晾两天,进行接种,需要保持温度在23度左右,待菌种出现连窝或者菌棒温度达到26度就必须散开,防止烧坏菌丝,等菌丝长好后,将转移到100米外的大棚,预计到今年9月份就能长香菇了。”生产加工的负责人胡发正说道。
社区工厂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渠道,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把社区工厂建在家门口,让职业农民变身成了产业工人,既解决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题,也极大解决了群众务工增收难题,把群众稳定在家门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家庭幸福安康。
“我家以前主要是种地,也没有多少收入来源,到这里来做活,一天能挣百来元,比以前好多了。”正在搭建菌棚的小川村民张德琴说,现在就近就地就业的方式,让她们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近年来,宁陕县金川镇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利用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食用菌大棚6个,羊肚菌大棚22个,有效带动了产业基地周边60余户2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
春节过后,随着天气转暖,金川镇春耕备耕也全面拉开序幕,全镇上下正甩开膀子,铆足干劲,奋勇突破开新局。“下一步,我们将引进一定生产规模的食用菌企业入驻,不断加强食用菌产品研发,拓展食用菌产业链,提高食用菌品质和产量,吸纳更多的当地群众就近务工。”金川镇镇长万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