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菜单
近日,宁陕县四亩地镇朱家沟组十几名村民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正忙得热火朝天,天才刚刚亮,他们就推着架子车、扛着锄头往沟里走,多年的“修路梦”终于得以实现。
朱家沟组原有住户48户,脱贫攻坚期间,21户76人搬迁到了集中安置点。迁居后的他们经常会回到沟里熟悉的田地里种水稻、栽猪苓、兴产业。
朱家沟入口处有一段百余米的便道,此前遭强降雨损毁,是政府使用应急资金将这条土路修复,但村民心里一直希望能将土路硬化。但因种种客观因素影响,道路硬化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
入村开展工作的局长沈健了解情况后,带领我、村副主任吕琴、朱家沟组组长王道财当即赶赴朱家沟,想着力解决此事。
赶巧朱家沟宁石高速补助耕地和保护农田护堤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通过细致的交流沟通,施工单位慷慨解囊,捐助4吨水泥,并提供砂石和机械。联村领导彭超又主动召开群众会,消解误会,悉心劝说,终于形成一致的意见。
我将筹措到的材料运输费交到了组长王道财手上后,他带领15余户村民参与义务修路,把道路硬化完成,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就是那次群众会上,村民魏大军又想起了今年三月我筹钱修受损的灌溉渠的事情,当着众人,说我是喜欢为村里“修修补补的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既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社会帮助,也要求干部用心、用情帮扶,但更加离不开村民的“自力更生、不等不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