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宁政办发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4794条
  • 申请办理中

    2条
  • 依申请数量

    45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43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5187
  • 宁陕县财政局

    5676
  • 宁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480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3414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619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424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1824
  •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1764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482
  • 宁陕县民政局

    1452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陕县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xwbmnsxrmzfbgs/2023-0686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3-09-21 09:14 成文日期: 2023-09-21 00:00
发布文号: 宁政办发〔2023〕46号 公开目录: 宁政办发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宁陕县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9

宁陕县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县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构建现代生态渔业产业体系,促进生态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按照《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政办发〔2023〕16号),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品牌渔业和智慧渔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延伸做强渔业产业链,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建设富裕美丽新宁陕贡献渔业力量。

二、目标任务

2025年,全县生态渔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机制更为健全,保供增收更加有力,发展稻田养鱼1000亩,库区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及其他特色水产养殖实现年均增长率7%以上,发展现代渔业园区5家,稻田养鱼、冷水鱼、大鲵等水产品产量达到1200吨,渔业总产值1.6亿元,“宁陕大鲵”“宁陕冷水鱼”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三、产业布局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科学布局、分类施策,坚持“一水一策”,合理推进适度规模生态渔业发展。在梅子库区发展“人放天养”大水面净水渔业,实现“以鱼净水,护水养鱼,一水多用、多方共赢”。 在城关、江口、四亩地、筒车湾、龙王等镇水稻种植区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稻渔共生共养,生态发展。改造提升现有池塘功能,实现生态增产,持续发展。利用海拔差异,在城关、新场、四亩地、皇冠等镇发展高山名贵冷水鱼养殖,重点养殖大鲵、虹鳟、多鳞白甲鱼、秦岭细鳞鲑、红尾副鳅、拉氏鱥(柳根),丰富养殖品种。

四、重点工作

(一)坚持生态绿色养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

路,加快实现传统养殖模式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型。严格管理禁养

区,科学管理限养区和养殖区,稳定池塘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集约化陆基设施养殖,坚持健康、生态、绿色发展方向。

1.发展适度规模增养。在电站库区等天然水域的特定区域,实行集中放养、实行轮捕轮放,便于管护和起捕的增养殖方式的生态渔业方式,在天然河沟进行“不投饵、不投肥、不投药”的拦网生态养殖模式。实行“一水一策”,科学合理确定适度规模生态渔业养殖方式,严格按照水域承载力确定适宜的放养种类、放养量、放养比例。采用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的方式以提高渔产量。到2025年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面积1000亩,培育2个适度规模养殖示范点。

2.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在城关、江口、四亩地、筒车湾、龙王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户开展稻鱼、稻鳅、稻虾等种养模式,到2025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00亩以上。

3.稳定提升池塘精养。对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涉及养殖尾水处理、池塘鱼菜共生系统构建和生态沟渠建造;以实施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为目标,促进养殖水环境改善,有效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5年,池塘生态化改造面积达到200亩以上。

4.推进冷水鱼发展。注重流水池塘的生态化改造、尾水排放达标。开展多鳞白甲鱼、鲟鱼、虹鳟、大鲵等标准化生产和冷水鱼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推广;支持冷水鱼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冷水鱼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提升改造3处养殖规模在10亩以上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5.探索设施化养殖。开展工厂化水循环养殖、陆基高位池

养殖、集装箱养殖等“节地、节水、低排、高效”的新型养殖模

式,总结完善推广经验,丰富养殖种类,提高养殖产量。

(二)强化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育

种体系,支持青龙大鲵、龙洞坪建设水产原良种场或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增强苗种供给能力。突出多鳞白甲鱼等土著品种和花鲢、草鱼等大宗品种,加强种苗繁育、引进改良等环节的提升改造,保障全县渔业生产和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引导多鳞白甲鱼、红尾副鳅、拉氏鱥、杂交鲟鱼、大鲵等土著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到2025年,建成1个省级原良种场、2个土著鱼类育繁推一体化基地,累计培育市级水产良种繁育示范园3个,苗种自给率达到50%以上。

(三)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培育、发展、壮大一支爱渔业、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水产养殖队伍,引导经营主体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渔业家庭农场,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渔业龙头企业通过订立合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提高渔业精准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水平,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特色优势品种,探索推进“一鱼一产业”,打造“养殖+加工+餐饮”的全产业链集群。到2025年,培育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增市级现代渔业园区2家。

(四)补齐水产品加工短板。进一步加强水产品加工业,加强产品内延外伸、精深加工,加大生物药品、保健食品等科技产品开发生产。支持青龙大鲵实施技能改造,改善设施装备,建设大鲵加工生产线。提升全鱼分割、冰鲜配送比列,建立从养殖、加工到储运的全产业链标准化流程;支持规模养殖企业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中小型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行“点单式”配送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养殖企业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五)创新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搭建完善院地合作平台,力争在种源培育、生态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渔业信息化等方面创出宁陕特色;支持创建院士工作站、专家试验站、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引导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体系作用,加快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才培养,贯通服务领域链条,建立综合性产业服务体系。引进适合宁陕本地名优新品种和生态养殖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提高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比例,不断促进水产养殖结构优化、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

(六)聚力打造生态渔业品牌。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严禁滥用药物,按照安康特色的渔业生产标准、企业标准、产品标准、行业标准、富硒标准,创建一批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渔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水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强化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质量控制,做优做精做特宁陕特色水产品,提升水产品核心竞争力。

(七)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加快完善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形成集休闲、垂钓、体验、观光、美食、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加大渔业特色饮食研发,开发“冷水鱼宴”等美食食品,促进产业融合,将渔文化传承、鱼类科普、增殖渔业放流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渔业“吃、住、游、玩、购物”等一体化融合发展。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水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电力局、县气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水局,县农水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协调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和各镇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和决议;负责制定、完善生态渔业相关生产技术标准,指导生态渔业发展,收集整理调度生态渔业生产发展相关数据资料。

(二)加强督查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激励机制,对推动生态渔业发展突出的乡镇给予重点扶持。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生态渔业养殖、销售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奖励。对工作不力,各项任务目标未按时完成的镇和项目业主进行通报批评。

(三)严格渔政管理。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捕制度,严厉打击毒、电、炸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非法捕捞行为;加强水产苗种、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天然鱼类资源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完善养殖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渔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