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宁政办函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4504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42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42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3621
  • 宁陕县财政局

    5568
  • 宁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381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3090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391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385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1779
  •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1692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434
  • 宁陕县民政局

    1359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村史馆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xwbmnsxrmzfbgs/2023-0714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3-10-15 10:56 成文日期: 2023-10-15 00:00
发布文号: 宁政办函〔2023〕81号 公开目录: 宁政办函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县属国有企业: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村史馆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民间地方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民读志用志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12日 

 




宁陕县关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试点村村史馆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加强和美乡村试点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繁荣乡村文化,积极参与建成开放一批特色村史馆,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村史馆建设的实施方案》(政办函2023109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要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保护和利用好村落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载体,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二、工作目标

围绕全县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工作需求,2024年对已建成开放的城关镇渔湾村村史馆进行完善提升,建成皇冠镇兴隆村村史馆;2025年建成城关镇八亩村、梅子镇安坪村、广货街镇沙沟村、江口回族镇新庄村村史馆。

三、工作重点

(一)布展内容。须符合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倡导科学精神、传播优秀文化、培养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展陈内容地域范围以现行本村行政区划为限。以村史简介、村规民约、民俗风情、乡贤名人、产业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家风家训等为基本版块,建成本村特色功能展馆。展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村史简介。记载村落建置(村落和村名由来)、村落所属区划、村落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村落主要姓氏和源流人口状况、民族、世居民系、方言、社队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历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等内容。

2.大事记。记载本村历年在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中所产生的重大反响或出现重大问题的事件。

3.区域特色。展示本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优势或特点,如乡村旅游、村办企业、特色种养殖业、村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家训家谱、民俗、特色建筑和重要文物等。

4.人物。载录对本村有突出贡献的人士,或在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本村籍人士。内容可采用人物简介(含人物活动照片)和获重要表彰人员名录等板块。

5.荣誉展示。陈列本村集体及村民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证书、奖牌、奖杯、奖状、锦旗等。

(二)布展形式。村史馆可根据场馆规模,不拘一格因地制宜,采取图文上墙、实物陈列、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合理布展,可采取实物、拓印、模型等方式展现,准确反映本村的历史和现状。

1.图文展示。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反映本村概况、发展特色、经济状况、农民生活、典型事例、获得荣誉等方面内容。有条件的村史馆可将展示内容印制成册,翔实记载村庄历史沿革、村内规划建设、历史名人轶事、新农村建设及特色文化等。

2.实物展陈。可陈列本村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以及石碑、书籍、村规民约、家训家谱等实物或模型,可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含捐赠者姓名)或情景介绍,增强生动性和亲切感,真实记录农村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可建立展陈实物征集制度,鼓励村民积极自愿捐赠实物,或采取适当补助、有偿展示等方式从村民手中征集实物,同步完善捐赠征集程序,建立征集台账,签订实物征集、捐赠确认书。

3.视频影像。以反映村容村貌及经济发展状况为主,也可采取口述录像的形式讲述本村历史、典故、传说等,使展览更具互动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增强吸引力。

(三)开放运维。村史馆建成后,要建立日常维护、宣传教育等长效运行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免费开放接待预案,尽量做到每天开放。要安排一名责任心强、政治素质高的人员进行管理,积极发挥熟悉地情的老同志和青年志愿者团队力量,选拔培养村史馆讲解员,开展1-2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常态化文化活动,并结合当地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类宣传教育、信息服务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村史馆的阵地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相关镇要落实村史馆的建设主体责任,县文旅广电局、县农水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教体科技局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县档案史志馆跟进业务指导,共同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村史馆的建设工作,在全县建成和开放一批特色村史馆。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坚持以民为本、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安全节俭的原则,从村落的地容地貌、经济基础、文化遗迹等村情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村现有的文化活动室、村属闲置房舍等各类公共建筑,不搞大拆大建。

(三)突出村情,彰显特色。立足村情民俗,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影像等多种陈展形式,建设特色鲜明,有效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村史馆。 

 

宁陕县关于开展民间地方文献

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地方文献是记录和反映特定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具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对赓续优秀地方文化血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宁陕尚有大量散藏于民间且面临失传的地方文献,为全面做好我县民间地方文献的挖掘整理与抢救保护工作,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实地调查、重点搜集、多渠道征集等方式,通过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散藏于民间的各类地方文献资料进行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全力挖掘整理保护好藏于民间的珍贵地方文献资料,增强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的保护意识,为研究传播优秀地方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二、类型与范围

(一)挖掘整理与保护的地方文献类型

包括但不限于图书、报纸、期刊、画册、手稿、拓片、账本、契券、照片集、视听资料(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纪念册、电子出版物等。

(二)挖掘整理与保护的地方文献范围

1.反映宁陕行政区划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公开出版物,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志书、综合年鉴、旧志点校作品、地方史、部门志、行业志、部门年鉴、行业年鉴、资料汇编、生产生活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习俗、风俗、语言)类资料、著名人士著述、人物传记等。

2.宁陕境内各姓氏宗亲组织编纂的总谱、统谱、通谱、宗谱、族谱、家谱、家乘等相关谱牒资料,以及与宁陕相关的名人的家谱资料,要求谱序、卷首、人物齐全。

3.其他具有存史价值的出版物、资料、实物等,原件和复制件均可。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民间地方文献调查摸底工作

各镇、帮扶单位,要发动各村开展民间地方文献线索调查,由各镇汇总后报送至县档案史志馆地方志股。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张贴公告、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向全县党员干部、基层群众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征集民间地方文献资源线索,倡议并鼓励社会团体、个人无偿捐赠民间地方文献资料。

(二)深入开展民间地方文献核实整理工作

县档案史志馆和各镇要有计划地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走访调查,通过与村中长老、名人后代、退休老干部座谈和查看文献资料等方式,核实民间地方文献资源线索,对搜集到的民间地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登记,建立民间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与图书馆、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三)扎实开展民间地方文献抢救保护工作

县档案史志馆和各镇对新发现的有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要协调专业部门,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要精选有研究价值的民间地方文献,做好校勘、标点、注释、今译以及编辑出版等工作。对有助于推动当地发展的文献资料,要注重引导开展保护性开发。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推进民间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以便于保存更多的优质资源,为建立内容真实、资源丰富、查询便利的公众化民间地方文献信息库做好准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县民间地方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由县档案史志馆具体负责,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主动作为、稳步推进,做到工作推进责任明确、措施明确、时限明确。

(二)细化措施,确保实效。县档案史志馆要加强对镇、村挖掘地方文献线索的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整理保护工作,建立操作性强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高质量推进民间地方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

(三)积极宣传,扩大影响。要多渠道宣传民间地方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工作成果,及时提炼总结成功经验,争取各界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为顺利推进民间地方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宁陕县关于开展全民读志

用志活动的实施方案

 

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激发我县社会各界读志用志热情,凝聚爱党爱国民族共识和精神力量,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地方志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全民读志用志活动,努力推动地方志研究成果实现创造性转化,促进地方志工作创新性发展,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宁陕人民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合力,推动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修志为用、服务社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读志用志活动,用“活”地方志文化资源,让权威性强、可信度高、信息量大的地方志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向读者,走向社会。在提升地方志传播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为传承历史文脉、提供决策参考、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贡献方志智慧,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方志力量。

三、工作任务

(一)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带头读志用志。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充分认识读志用志的重要意义,带头研读宁陕史志书籍和地情资料,涵养坚定的文化自觉,拓展宏阔的历史视野,熟悉宁陕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规律,把握新时代宁陕前进的历史方位,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各级联动,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一是各镇、各部门要将读志列入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计划,引导干部职工广泛开展读志用志活动,进一步认识宁陕、热爱宁陕、共建宁陕;二是要充分发挥各镇、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读志用志,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从事地方志文献和地情资料开发研究,努力构建“发展方志人人有责、方志发展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多措并举,开展地方志“七进”活动。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利用红色教育资源现场教学、史志大讲堂、设置方志读书角、赠送交流各类史志地情书籍等方式,扎实开展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活动,努力让史志地情书籍变成各级干部的案头书、普通百姓的家读本,更加主动深入地服务宁陕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建设。

(四)传承文脉,推进方志资源有效利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县档案史志馆要灵活运用馆藏资源,加强与各部门的密切合作,拓展丰富馆藏的渠道,加大馆藏资源的整理开发力度,持续做好《宁陕年鉴》《宁陕县志》的编辑出版,为“讲好宁陕故事”提供更多优质素材;要利用每年的读书月、传统节日等节点,协调相关单位、社团开展“讲好宁陕故事”读志用志主题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离退休老同志到县档案史志馆参加宣讲讨论,并通过网络直播、主流官媒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增强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积极组织各单位、学校、社团等到县档案史志馆内开展参观学习,在传统讲解的基础上开发互动式、体验式学习项目,激发人们了解宁陕县情和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持续深入开展爱国爱乡教育。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全民读志用志活动由县档案史志馆牵头,办公室设在县档案史志馆方志股。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读志用志活动作为干部教育和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二)确保活动质量。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围绕服务大局,提炼地方志资源精华,创新读志用志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传播力,激发大众的读志兴趣和用志需求,推进活动取得实效。每年12月各镇、各部门要将全民读志用志活动总结上报县档案史志馆。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对我县开展的全民读志用志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鼓励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广泛参与读志用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