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富了山区百姓,更能感知“绿色的价值”
对于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的宁陕县而言,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最绿,却不见绿的效益”,成为宁陕坊间的自我解嘲。
虽不能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但宁陕的希望在山、潜力在林、优势在游,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走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经历过“木头经济”“石头经济”的发展阶段后,宁陕的生态旅游产业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在“方寸之间”精耕细作
“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虽已提出十余年,但宁陕自我评估认为,景区特色不够突出,旅游吸引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过路客多、过夜客少,知名景区少、度假产品供给不足、服务设施品质较低等一连串的自我否定,带来了发展动力。
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一处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的民宿 新华社/供图
身处“中央水塔”、中华祖脉秦岭生态屏障核心区域,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重要水源涵养区,宁陕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就是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能搞大拆大建的景区建设。
宁陕旅游,迫切需要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利用,将绿水青山变成了百姓参与保护、共得实惠的金山银山,做精品民宿便是最快的突破口和切入口。”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田伟认为,在保护中产生收益,这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式。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而民宿就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以民宿为生态旅游的载体抓手,让游客在享受高品质住宿、餐饮环境的同时,领略宁陕当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获得身心愉悦放松,充分迎合了当下沉浸式体验的旅游业态发展趋势。
虽然在客流量上,民宿不可能如传统景区般带来大量客流,从投入产出比来讲,还需要在单体民宿的“方寸之间”进行“精耕细作”,来增加效益。
而对宁陕而言,这样的规划恰巧能破解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随着大批农民的外出务工、乔居,大量山中民居成为闲置资源,而同时因为产业单一,农民缺少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不少农民安居却不能乐业。
“我们计划把宁陕建设成为大秦岭精品民宿引领示范区和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宁陕县县委书记周锦政看来,民宿既是产业,又是文化传承,也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目标一明确,任务便清晰。宁陕的做法是,成立宁陕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全县范围内的山林、河道、土地、农村宅基地、农房等碎片化资源资产进行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重点以生态旅游、康养研学、生态修复、生态产业、森林碳汇为着力点,将使用权或经营权集中至交易平台,由平台牵头引入金融机构、产业基金、开发公司等市场主体,对具备开发价值的资源资产进行交易融资、运营管理和开发。
“政府统筹、品牌运营、镇村主导、农民参与”,虽然起步晚,但宁陕还是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全力打造“秦岭山居”全域民宿品牌。在全县布局特色差异化民宿集群50个,以山水旅居、古镇古村、乡村田园、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等为主题,力求以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让“网红流量”变成“人气留量”
深冬,即便翻过秦岭,寒风也凛冽,万物凋零,能量内收。本应是旅游淡季,但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的民宿里依旧住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咖啡馆里也不乏专程来打卡的网友。
冬日的山野,美得不及春夏般热烈,但自成一派。山里还有些许苍绿,颜色却在收敛。田野里,埋头挖野菜的,不一定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却有可能是外地游客。
宁陕县皇冠镇西梁东梁的杜鹃花盛开时,游客前来露营 视觉中国/供图
生长在山野地畔的野菜,每年都会准时长出一大片,独特浓烈的香味,怎么做出来都是美味,那是乡间最具性价比的下饭菜,更是城里人味蕾日常难以尝到的鲜嫩。
在村里,你可以暂时告别干燥的空调和暖气,去老乡家在火盆边坐下烤火闲聊。跳动的火苗驱走了夜晚的严寒,也拉近围坐者之间的距离。
白墙、原木、绿植,踏进天空下自然书店,若不是店里陈设着一些古色古香的老物件,很难相信这是在一个几年前还没摘掉贫困帽子的小村庄里。窗边的光散落下来,伴着肆意的咖啡芳香,在翻卷书页的声音中,听见心底声音的沉淀,而间隙抬眸,木窗外,长安河沉静,任由时间奔走。
有游客在书店的留言簿上留下清秀的字迹:“不是逛景区才叫旅游,来到渔湾住了几天,我才体验到旅行的真正意义,这是深入乡民间的文化体验,真的是一种高级的享受。”
若是夏秋旺季来这里,大人小孩儿都能坐上田野小火车,看金黄的稻田随风滚浪,绿茵茵的猕猴桃长势喜人。
“让游客吃得安心、住得舒适、玩得尽兴,还要努力讲好乡村故事,只有这样,‘头回客’不难成为‘回头客’,乡村‘流量’才有可能变成‘留量’。”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勇说。
水、电、路、桥,说起来只有四个字,但黄晓勇知道,他为了村里的这些基础设施能够达到招标大型项目的标准,前前后后跑坏了多少双鞋,费了多少心力。
为了引进社会资本投入,黄晓勇五个用来装文件的提包拉链都被胀坏,前前后后带着老板上山下沟跑了43趟。西安海和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司终于被打动,同样带着满满的诚意落地到渔湾村。
借助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渔湾村以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200多亩土地、房屋30处,再以资金入股到开发运营中,发展成如今的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
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个过去略显凋敝的村庄,迎来了新的活力。短短几年间,就有100多人选择回村发展,仅民宿就有34个村民长期务工,村里人均纯收入由几年前的1.3万元,提升到如今的2.1万元。
大学毕业后,黄太静原本在大城市有很多种选择,但看着那个曾经让她自卑的家乡,在几年间呈现出令她惊艳不已的变化,妈妈在民宿做起了保洁工作,她意识到回乡或许别有一番天地。
如今,黄太静不光是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的管培生,还自己开起了一家名叫“不晚”的小店。她觉得,乡村的美好让未来的一切都不会太晚。
将“冰雪冷资源”变成“旅游热产业”
2023年12月,一场寒流过后,宁陕县平河梁国家自然保护区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平河梁顶210国道两旁,树木裹满厚厚的雾霜,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宛若冰雪童话世界,冬季冰雪覆盖的平河梁成了游客们的乐园。
宁陕县实施天保工程后的景色 新华社/供图
这个冬天,哈尔滨在一场始料未及的火爆中,引得各地文旅局纷纷上网“喊麦”引流。这样的档口,宁陕文旅局自然也不忘“蹭”一波冰雪游的热度。
抖音里、小红书上,官方账号还未来得及发出编排精美的文案和高清大图,早已有一些热爱分享生活的博主,做起了冰雪宁陕的“自来水”。
“尔滨很远,宁陕很近。”“秦岭里的冰雪世界,我们西北自己的‘小东北’。”这些网友的写实雪景照片和朴实的文案,给冰天雪地的宁陕带来了一波热度,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自发前往观光打卡。
“依托丰富独特的冰雪和民俗文化资源,后续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冰雪奇缘童话世界、山货大集、民俗展演、冰雪灯谜等系列活动,全面打响冰雪宁陕冬季旅游品牌,逐步将宁陕打造成一流的冬季冰雪旅游目的地。”宁陕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华克艳说。
对于冰雪资源,宁陕县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蓄力开发。离西安最近的广货街镇,招引来了西北地区首家室内“秦岭四季滑雪馆”。滑雪馆建成以来,先后有国家越野滑雪队、钢架雪车队、花样滑冰队等13支集训队多次来宁陕训练,累计接待国内外滑雪爱好者15万余人,多次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宁陕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打响“冰雪宁陕”旅游品牌。
“宁陕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乏有力的抓手。我们尝试以秦岭山地为主题,坚持把生态旅游和山地体育运动结合起来,通过体育赛事扩大宁陕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田伟说。
近年来,宁陕县以秦岭冰雪景观为基底,组合推出以冰雪、美食、休闲、养生、民俗等为重点的旅游产品,打造研学游、自驾游、体验游三条冰雪宁陕旅游季精品线路,开展创意新颖、吸引力和参与性强的系列旅游活动,延长旅游季节,调整旅游消费结构。
反差和稀缺,从来都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让宁陕的冬天“热”起来、“火”起来的同时,高速路上“21度的夏天—清凉宁陕”的广告语,同样让宁陕的夏天拥有旅游热度。
“秦岭峡谷漂流开放后,我就办了农家乐,每年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也是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后来,四季滑雪场又开了,这对我而言,一年四季都是生意旺季。”宁陕县广货街镇温馨人家农家乐业主何富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