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一个人的端午(散文 钟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13 17:33 【打印本页】

甲辰龙年五月初四(2024年6月9日,星期日)端午节前夕,妻女领着外孙齐旭橦,乘坐女婿的车子到安康去了,去赶热闹,看24届龙舟节。

一届龙舟节,沸腾一座城。中国红红西凤杯第二十四届安康汉江龙舟节以“奋楫杨帆前行,端午幸福安康”为主题,举办龙腾汉江·端午安康——龙舟节主题活动,物华天宝·“硒”有安康——富硒产品博览会,龙腾盛世·开放安康——助推高质量发展,潮涌金州·活力安康——体育赛事,日新月异·魅力安康——产业促进,秦巴明珠·幸福安康——文旅活动6大系列等48项活动,为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我独自一人在家看门,倒也清闲自在,无拘无束,适宜独处、发呆、想心事,放飞自己的心灵。运用想象和联想,让我思接千载,视同万里,好像入无人之境,任我潇洒自若。

我可爱的家乡,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腹地,被誉为“秦岭之心,中华绿都”。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位居秦岭心脏;二是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达到96.24%;三是空气好,湿润、清新、甘甜。

我在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子午路旁的学府苑职教楼三单元706室的房间里,端坐在榻榻米上,闭目养神,参禅打坐。

这两天高考,建筑工地停工,四周环境十分安静,很是适合一个人苦思冥想、看书、写作。

在十年以前的2014年端午节,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永远的端午》,怀念母亲。不要以为端午节只是纪念屈原,也可以赋予别的含义。比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因为在四十年前的端午节前夕,我的妈妈因病永远的离开了我。我是在端午节一大早,从乡下于当天中午时分急匆匆赶回家的,不曾想竟然没能见上母亲的最后一面,映入我眼帘的是母亲大人的灵柩,我顿时泣不成声,泪如雨下。自此以后,每到端午,我便情不自禁的怀念我的母亲。

当时,我在县里最偏远的区乡两河八年制学校工作(我所在的学校山大沟深,路程遥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真不想到那个鬼地方去,一旦进去就不想着出来),带着侄儿钟华(我大哥的儿子,随我在那里上学。他是我们钟家下一代唯一的男丁,是我们钟家的“顶梁柱”。)

1983年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上完课后,收到家里发给我的加急电报,内容是“母亲病危,速回。”我一下子就懵了,明明是在我返回学校的前几天才将母亲从医院里接回家中休养的,怎么才几天的功夫,病情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变得如此糟糕。

家人对母亲关怀备至,有父亲的呵护、哥哥、姐姐的孝敬,还有一大帮小孙子、孙女的牵挂,只有我出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在老人身边悉心照料,母亲的养育之恩尚未报答,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就想好好表现一下,为家里分担一点忧愁,故而将侄儿带在身边上学,可咋就没几天的时间,就出现了这种状况呢?当时,我的心里很难受,言说不出的痛苦滋味,真得很想插上翅膀,迅速飞回母亲身边。

在整理回家的东西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把我的侄儿也带回去,带到我妈妈的跟前、他的奶奶面前,以免错过最后的一面,要不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同时,我也担心,假如没把侄儿子带回去,父亲、哥哥、姐姐,他们会埋怨我,说我不知礼数。打定主意后,便到处去看有没有车?能不能早一点踏上回家的路?寻遍了区乡街道的任何角落,没有见到车辆的任何迹象,除了几个寥寥的人影之外,只有怒号的狂风吹打着偏远寂静的山野乡村。忧愁、失落、枯败、焦躁让我不得安生。整整一个下午和晚上,我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神情恍惚,六神无主,没有一丁点食欲,也忘记了作息时间和生火做饭。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有亮,我便起床洗簌,叫上侄儿、带着干粮,同时带领十几个学生,匆忙的乘车往旬阳坝赶路。我是回家看望母亲,顺便带着十几个学生参加中考。我此行的心情很沉重,打不起精神,氛围也很沉闷。几个懂事的学生,私底下知道我母亲病危,还不时给我宽心,说上一些吉利客套的话,以便我调整心情,轻装上阵。

当我们赶到旬阳坝镇,才早上八九点钟,班车还没有来,我来不及吃早点,迅速在公路上看有没有便车,可以捎带我们一程,以便早一点回到家里。

我软磨硬泡的搭乘一辆大货车,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可大货车偏偏在老城就不走了,我们只能从老城步行回家。在三官庙我姨家里小坐了一会,喝了一点茶水,她叫我快些回去,我隐隐约约的感到有些不妙,跌跌撞撞,一路小跑回到家里。

当我进入大门的过道,来到四合院天井,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大写的奠字和母亲的棺木,我一下就懵了,泪水夺眶而出,不由自主的抽泣起来。

我的母亲走了,我还未能够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她就匆匆地走了,永远离开了我的生活。

从四十一年前的端午节后,我就成了没妈的孩子。虽然父亲独立支撑着我们这个家,也对我付出更多的爱,但没有母亲的疼爱,也是爱的一大缺失。父爱如山,兄弟姐妹之爱情深似海,我好想我的母亲,一位平凡普通、勤劳善良、关爱有加的家庭妇女,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的高大而亲切。

我长跪在母亲的灵前,哭泣、烧纸、添油,录音机里播放着令人忧伤的哀乐。四十一年前的端午节,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一生永远的记忆。

哎!永远的端午节,勾起我无穷无尽的思念。虽说我的母亲呀!讳许友兰大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可她给了我生命,养育了我,是我终生的牵挂。您在天国里可好?您始终牵挂着我的心扉。

此时此刻,我的手机响了,把我拉回到眼前的现实中。原来,是华夏长鸿出版社牛编辑发来一首《端午粽飘香》,我在其间再加上两句,寄托我对母亲的思念。全文如下:

端午节日粽飘香,艾叶笋壳裹安康。

江上龙舟齐竞赛,锣鼓喧天震四方。

菖蒲剑挂抹雄黄,共饮美酒三豆汤。

心怀感恩长思量,痛彻心扉想母亲。

传统风情今更盛,文化魅力永流芳。

岁月悠悠,又至端午,祝读者诸君:家事平和,花朝月夕多胜意,愿人间芳华,岁岁年年常安康!祝愿大家:粽是快乐,粽是微笑,粽是喜悦,粽是好运,粽是幸福,粽是成功。祝我的亲人、朋友们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吉祥!!端午节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