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政协宁陕县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2号建议的复函 | ||||||
编号 | 2 | 办理部门 | 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 处理状态 | |||
签发人 | 田伟 | 签发日期 | 2024-08-08 15:43 | 发布日期 | 2024-12-31 15:45 | 类别 | B |
案由 |
关于加快我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案由: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功能日益凸显,对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我县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宁陕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涌现了一大批壮烈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徐海东领导和率领的红25军及74师先后建立了宁佛工委、土地委员会和乡苏维埃等政权组织,扶助发展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及两支“抗捐军”武装组织。王震曾率领三五九旅浴血奋战。宁陕县江口烈士陵园长眠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遗骨。宁陕这片土地沉淀了浓厚的革命历史文化,是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集聚区。全县留存革命遗址20处,6个镇被划为革命老区镇,占全县11个镇的54.5%。 我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1.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产品单一,品牌效应低、社会知名度与历史地位不相匹配。 2.红色旅游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金要素相对缺乏。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江口回族镇、四亩地镇、龙王镇等地,由于我县经济实力有限、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缺口大,制约了我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3.宁陕境内的20多处红色遗址布局分散,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缺乏整体性、规划性。 4.红色旅游文化展现形式单一,缺乏游览体验。我县已经建成的江口三烈纪念碑景点内容以展馆陈列和实地参观两项内容为主,缺乏趣味性,游客大多数是半日游,难以留住游客。 5.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相对欠缺,景点讲解人员对革命历史故事了解不深。 6.红色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相应的游览体验、产品开发、特色民宿、娱乐项目等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建议: 1.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整合全县红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进全县红色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开发和建设。筹建宁陕革命历史博物馆,将分散在各镇、村的革命史料汇聚到宁陕革命历史博物馆进行展示,为红色旅游搭建平台。 2.坚持以红带绿,构建互促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县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以红色为品牌,以绿色为支撑,坚持红绿结合,以红带绿,以绿促红,以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研学与绿水青山有机结合,积极推进红色文旅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集群式一体化发展。 3.加强基础建设,创建教育基地。加强对江口革命烈士纪念馆、红二十五军柴家关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司令部旧址、何振亚将军故居等遗址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立道路指引和地面标示牌;对未挂牌遗址进行分类挂牌;加大对红色革命旧址创建教育基地的扶持力度,优化红色旅游景区设计,完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红色旅游服务水平,打造红色与民俗相融合的特色品牌;完善宁陕革命老区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引进市场因素,按照3A级以上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挖掘各类历史遗存,完成场馆布展,培养讲解员,将其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加大对红色旅游景点保护投入,着力做好建筑和文物的维护和修缮工作。 4.开展旅游营销,加强宣传推广。推动红色旅游与党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学校等群体活动结合;开发具有宁陕特色的红色主题旅游纪念品,利用抖音、微信短视频发布红色旅游景点信息;完善更新宁陕县旅游地图,在旅游地图上标明包括红色旅游点的各个旅游景点地址、旅游产品及推荐游览路线,并在我县所有的旅店、汽车站、加油站等地设投放点,免费提供旅游地图。 5.成立红色旅游工作专班,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建议成立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建立宁陕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由宣传、旅文、民政、财政、党校、史志、环保等部门及革命遗址所在镇组成工作专班,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成立县、镇、村三级管理组织,实行革命遗址管理工作责任制;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捐助、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等方式进行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对革命遗址、旧址进行修复、建设资金投入。 6.充分挖掘红色历史资源。建议由县旅游局牵头,组织宣传、文联、作协、融媒体等单位,深入挖掘宁陕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讲好宁陕“红色故事”。编辑出版相关史料图书,为保护、开发和宣传开展红色教育提供史料支撑。 |
||||||
回复 |
对政协宁陕县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2号建议的复函
教科文卫委: 首先感谢贵委对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召开专题会议对建议事项逐条研究、认真吸纳。我局认为,你们关于发展我县红色旅游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建设性,既客观分析了我县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对如何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系统的建议和意见,而且建议和意见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为我县发展红色旅游指明了方向。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上半年,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组织县文旅广电局、退役军人事务局、财政局、档案史志馆等单位召开宁陕县红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镇、各相关单位要重点从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解决突出问题三个方面,狠抓好红色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成立宁陕县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宁办字〔2024〕22号),明确各镇、各部门工作职责。 二是开展红色文物普查。按照市委党史研究室统一安排,县档案史志馆成立了红色资源普查工作组,对全县19处革命遗址遗迹和新建设红色纪念设施进行了全面现场调研、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红色资源的现状。调查中共拍摄视频资料30个,照片600余张,座谈6场次,走访知情人30余人,挖掘红色故事3个,填写了红色资源普查登记表,建立了红色资源普查档案。全县拟列入红色资源名录21处,其中:革命遗址遗迹19处,新增红色纪念设施2处(分别是红色文化长廊和四亩地红色广场)。 三是申报红色纪念馆。县文旅广电局委托专业单位编制宁陕县红军攻打老城纪念馆项目可研报告,该项目已立项,拟定建设工期为24个月。项目总投资 1081.9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及地方自筹。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市财政局转报省财政厅。拟建设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历史纪念馆,修建“红军攻打老城旧址”纪念碑亭一座;在原郑连顺烈士坟旧址立“郑连顺烈士墓旧址”标识牌。纪念馆为三层建筑,一楼为序厅,建设红色文化场馆,通过文字、旧相片、绘画、雕塑等,重现革命历史;二、三楼为正厅,建设革命电影馆、纪念活动馆,专题介绍宁陕革命根据地。 四是积极修缮保护。我县先后投资1900余万元,分批次对江口三烈士陵园,四亩地党支部旧址、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等进行保护修缮。2023年对江口烈士陵园进行了再次改造提升,新建成英烈雕塑群和停车场等,完善了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已对外开放。完成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修缮。今年以来,县档案史志馆对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布展资料进行多次审核,计划今年8月底完成布展工作。 五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了“穿越大秦岭·重走红军路”等特色研学品牌,策划3条红色文化研学路线,建成3处红色研学游基地,开展红色教育主题研学活动10余场,累计接待研学学生2万余人次。将江口烈士陵园、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五郎关红色文化长廊3处研学游基地纳入全县精品旅游线路,在西安、安康、重庆等周边城市积极推介。开展红色宁陕主题文艺创作交流和教育培训活动,以红色文化赋能生态旅游和民宿高质量发展。 我县是革命老区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旅游是推进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贵委的建议和意见,加强全县红色文化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在保护好红色文物的前提下,找准文旅融合的切入点,扎实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传承,有序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融合、利用。一是编制全县红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工作规划方案,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有重点、分批次对红色文化遗存进行修复,做到应保尽保,防止红色资源流失。二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革命纪念场馆的建设,完成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和四亩地党支部旧址的布展,力争尽快对外开放。三是编制《宁陕县红色旅游保护发展规划》,合理规划江口、四亩地、广货街、皇冠、龙王等红色文化重点镇革命遗址纪念设施建设,完善革命文物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设立标识标牌,增加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四是将红色文物列入全县精品旅游线路向外推介,打造宁陕红色旅游线路,利用新媒体发布红色旅游景点信息,在新版的旅游地图中对重点红色文物进行标注,开发本县红色文创产品。五是继续实施红色文化“五个一”工程。围绕红色文化主题举办歌咏比赛、征文大赛、红色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优质红色文艺作品展播活动,组织师生到革命遗址遗迹、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等开展现场教学和研学活动,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办好第二届“红色宁陕”宣讲员大赛暨“红色宁陕”故事会,择优选聘“红色宁陕”宣讲员,为红色旅游发展储备人才,讲好革命故事,激发奋斗力量。 感谢贵委对我县红色旅游开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2024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