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政协宁陕县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114号建议的复函 | ||||||
编号 | 114 | 办理部门 | 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 处理状态 | |||
签发人 | 田伟 | 签发日期 | 2024-08-08 16:39 | 发布日期 | 2024-12-31 16:40 | 类别 | B |
案由 |
关于塑造宁陕县文化品牌的建议
案由:近年来,宁陕县把生态旅游作为宁陕县的首位产业来推动全域旅游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委第十六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全国经济生态强县,建成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了“一业引领多业融合”产业发展格局,宁陕县生态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宁陕旅游缺乏文化元素的支撑。
建议:重塑宁陕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面,提炼宁陕县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品牌软实力来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
||||||
回复 |
对政协宁陕县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114号建议的复函
杨继斌委员: 您提出关于塑造宁陕县文化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浅显的、空洞的旅游,也是不可持续的。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建设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出台《宁陕县加快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文化品牌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六项重点任务。启动宁陕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陕西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镇和各有关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二是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对革命文献、遗迹、实物、故事、口述史料等征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工作,挖掘提炼19处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完成四亩地镇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的改造修缮,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的布展方案基本确定。组织编撰《宁陕县历史文化典故(民间传说)及景区景点简介汇编》,待审核后印刷。组织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个,分别是江口清真点心制作技艺和面塑制作技艺,目前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定。举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宁陕城隍庙会,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意识,推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富有宁陕特色的“非遗”品牌。三是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鼓励宁陕企业深度开发根雕竹编、面塑石刻、毛绒玩具、板栗核桃、蜂蜜、药菌等特色文化产品,打造宁陕文化品牌标识。委托集优社开发朱鹮毛绒玩具,设计方案已出。四是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深入北京、西安、安康、重庆等地开展“清凉宁陕”生态旅游专题推介活动5场次以上,举办陕西省夏季“村晚”示范展演、春节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庙会、悠然山海棠文化节、秦岭兰花节、“环子午湖”自行车赛等文旅特色活动50余场次,扩大了宁陕旅游的对外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依托宁陕特色的子午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积极包装策划文化项目,加快建设子午古栈道旅游风景廊道、县博物馆、非遗馆、民俗馆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子午文化品牌。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申报文物保护资金,对宁陕故厅、柳家堡遗址、太山庙老街等文物进行修缮,推进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为旅游业提供新的元素和独特吸引力,增加旅游的多样性和深度。持续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五个一”工程,构建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研学教育融合发展的格局,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植入景区景点,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宁陕文化品牌。
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2024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