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宁陕县十届政协三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复函
编号 8号 办理部门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处理状态
签发人 张志清 签发日期 2024-07-29 08:00 发布日期 2024-12-31 18:10 类别
案由

关于持续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案由:我71个村(社区)都建立了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788户57653人。全县68个村3个农村社区共有林地283.6万亩、承包土地9.5万亩,农村集体非经营性资产3.23亿元,经营性资产7856.5万元。全县财政各类资金投入71个村(社区)7991万元,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75.88万元。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红281.15万元,受益农户17900户48301人,户均150余元。形成了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党建+集体经济引领模式,梅子镇生凤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城关镇渔湾村“村集体+龙头企业”资源开发新模式。全面加快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稳定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仍相对薄弱,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村干部对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缺乏清晰有效的思路,增收路子不宽、点子不多、步子不大,存在畏难、气馁、求稳等负面情绪。部分村干部认识有偏差、积极性不高,怕担责、怕出错,不敢为、不敢试,存在“等靠要”“守摊子”等错误思想。缺乏鼓励激励村干部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有头脑、有技术、有学历、有门路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具有专业技术的本土人才不愿意“留下来”,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是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收益中70%是公益林资源发包收入,28%依靠入股分红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不到1%。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也较为突出,存在结构单一、渠道狭窄、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集体收入不稳固、持续增收明显乏力。核心产业一直停留在种植阶段,加工产业效益尚未形成,距离完整的产业链条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是全县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弱、底子较薄,参与市场经营面临较大亏损风险,抵御风险能力低,致使村集体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动力,经营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一些好想法、好项目得不到落实,陷入“无钱办事,无力发展”的怪圈。

四是部分村资产、资源、资金“三资”底数不清,资金投向掌握不准,账面资金收支不明,集体经济基础数据掌握不清。部分村干部政策学习不够,能力不强,资金资产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存在资产管理比较混乱,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合同签订不规范,租金、收益金等回收不力的问题。

建议:

1、建强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组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学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等相关知识,更新村干部思维、拓宽村干部眼界、提升村干部能力。组织村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实地观摩学习,汲取先进经验、管理技术,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切实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加大对村干部的考核力度,对村集体经济增收作出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树立奖优惩劣导向,对村集体经济增收贡献较大的村党支部书记,在提拔任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予以倾斜;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处于后位的村,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鼓励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激励广大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给敢于担当的干部吃下“定心丸”。

2、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村为单位开展土地股份合作,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养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

3、完善政策机制。建立完善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探索出台具体的管理指导办法,加强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风险管理。根据资产类别、资产规模和经营方式,采取多方协议、他权抵押、财产保险等叠加防控措施,对集体经济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系统防范集体资产经营亏损、监管失位等问题。建立容错试错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不符合客观规律,所以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非常重要。如果通过专家评审或指定第三方机构评估后的项目,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带来发展失误,不应该向镇、村两级干部问责追责;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通过的项目,只要报镇党委会议研究通过后万一失败,也应该不予问责追责。

4、抱团整合资源。通过由集体经济强、发展思路清的“强村”与基础条件薄弱、地理位置偏远的“弱村”,“一对一”进行结对帮带及“抱团发展”的方式构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频共振、均衡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帮带格局,进一步盘活资源、资产、资金,以融合发展模式带来放大效果。

5、规范监督管理。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规范财务公开,切实维护集体成员的监督管理权。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继续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防止侵占集体资产。对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村,及时进行整顿,防止和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资产的清查、登记、管理,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做到账款清楚准确,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压实集体资产增收责任。

回复

对宁陕县十届政协三次会议

第8号提案的复函

 

政协农业农村委:

您提出关于关于持续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以来,宁陕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凝聚工作合力,采取强管理、建机制、破难点、出亮点等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全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提档升级,利用安康市农村综合产权管理平台实时掌握村集体经济底数,因村施策,精准梳理消薄路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1718.44万元,较上年同期水平增幅46.1%(2022年度总收益1175.88万元),71个村年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8个,年度消薄培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71个村完成年度收益分红327.1万元。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制定出台了《宁陕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方案》《宁陕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宁陕县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组织、财政、农水、乡村振兴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县农办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县镇统筹推动实施,村“两委”详细落实的责任落实机制。各镇、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11个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班,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全县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为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结合专项整治,全面盘清家底。制定印发《宁陕县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宁陕县财政资金注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民宿核查工作实施方案》,抽调相关单位科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成立5个联镇工作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资产逐项核查,坚持到村、到组、到人、到物,做到合同底数清、账目盘查明、实物核对准、问题查找实。全县共清2016—2023年度资产总数158045.09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资产36302.64万元,资产个数393个。村集体公益性资产 121742.45万元,资产个数1165个。村集体货币资金13413.92万元。资产总收益669.76万元。村集体资源性资产52.8万亩,其中集体机动地1700余亩、集体林地52.6万亩

三、资金多元投入,拓宽发展路径。2019年到2022年,县财政各类资金投入71个村(社区)7991万元,其中给6080户建档立卡户配股资金达到3648万元,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探索出了海棠园村集体经济引领、江镇村集体资产股份制经营、渔湾村“村集体+龙头企业”资源开发等发展模式,分别通过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合作、租赁、承包和流转农村土地促进规模经营等方式,多种途径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把发展集体经济与首位产业生态旅游深度融合。2023年县财政安排项目资金3851万元(包括2023年度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700万元),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210万元共计5061万元,用于10镇16村,共计20个项目,支持各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盘活24个村集体有资金1400万元入股到县发投集团公司建设康养宿集,项目建成运营后,运营合作方按照保底分红模式,按不少于6%收益率给村集体分红,带动群众增收。截止11月17日,全县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到1605.6万元,71个村年经营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共计8个,完成了年度消薄培强目标任务。

四、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三资”监管。一是清产核资,源头监管。运用实测实查方法,全面清查农村集体资产和签订合同总数。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5.8亿元,形成资产1588个,签订经济合同2197份,涉及合同总金额1.6亿元。二是银农合作,实时监管。村级账户全部纳入平台实时监管,经四级三档审核后,直接在系统内完成资金支付,形成村级账户资金流转闭环,实现了“干部不经钱、会计不见钞”,非现金结算和每笔资金收支留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透明度。全县银农直连平台共申请支付186笔,涉及金额2788.69万元。三是聚焦问题抓整改。对排查出的三资问题,分类进行规范整改,由各镇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对问题整改采取销号管理,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截止2024年6月,收回资源性资产26.7亩,收回集体资金80万元,督促按期正常分红2件,收回到期本金20万元,发现问题21件,推动整改21件,移交纪委问题线2个。《宁陕县探索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作为典型案例在省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专班简报第一期刊登。

您们提出的5点建议,我们高度赞同,也符合县委、县政府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积极同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等部门沟通对接,结合我县实际,健全完善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激励机制,有效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水平,促进我县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