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估计很少知道赶集是怎么回事,即便现在的农村小孩也对赶集不怎么感兴趣了,因为现在不需要出门,只要你打开手机,打开购物网,上面应有尽有,而且送货上门,完全不用赶集了。
在感叹现代化购物的方便快捷时,我猛然想起了小时候腊月赶大集的热闹场面。
相比于其他时候的赶集,腊月的赶集最让人难以忘怀,小时候由于老家交通不便,也没有现代化的汽车、货车等交通工具,人们赶集买卖东西全靠人力车,我们俗称“架子车”,腊月里赶集是最忙碌的时候,人们辛苦了一年,总想在过年时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买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于是男女老幼一家人齐上阵,连续好几天,拉上好几车才算把年集盘齐。
老家人习惯阴历纪年,“逢双”赶集,但在进入腊月以后,也不管单双了,每日都有集市,外出的人都陆续赶回来过年了,平时比较冷清的小镇也慢慢热闹起来,那会儿最盼望的是跟着爸妈去赶集,我家距离集市有好长一段距离,那会儿也没有汽车什么的代步,只能“11”号(也就是靠两只脚走路)步行,我那时还小,但一想到集市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可以吃一碗麻辣粉、酿皮子大过嘴瘾,再买上自己喜欢的鞭炮、彩炮,买上一身漂亮的新衣,所有的乏力顷刻间烟消云散,目标变得更加坚定有力。
腊月的集市上各种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春联、年画、蔬菜、肉类、糖果及各种饮料,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小商贩们不遗余力地向人们推荐各自物美价廉的商品,甚至为了试验炮仗的质量,小商贩干脆当街就放起来了,吓得两旁的人四散跑开,看着集市上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的场面,年幼的我真怕一不小心就走丢了。
老家所在的虽然不是很大,但方圆十几里的人都来镇子上赶集,似乎遇上的每个人彼此都很熟悉,总是有共同的话题,大人们碰上一起拉拉家常,聊的最多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老人们身体健康、腿脚灵便的都是自己赶集,甚至有老人拄着拐杖赶集的。小孩子们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身后,也忙着去集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能偶然碰上自己的玩伴,那就别提多高兴了,一溜烟挣脱大人的束缚自顾自玩开了。
小小的集市所承载的乡愁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远去的集市、消失的人儿、年迈的父母、出嫁的姐妹、分散在各处的发小和年龄渐长的我,时间在走,我们在变,腊月赶集的乡愁却在笔尖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