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宁政发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5754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50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50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9732
  • 宁陕县财政局

    6930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4293
  • 宁陕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民政局

    4059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916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790
  • 宁陕县教育体育局

    2118
  • 宁陕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

    2115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677
  • 宁陕县民政局

    1455

宁陕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xwbmnsxrmzfbgs/2025-0391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5-03-21 10:16 成文日期: 2025-03-21 10:16
发布文号: 宁政发〔2025〕5号 公开目录: 宁政发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已失效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县属国有企业:

《宁陕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2025年各专项计划由县级有关部门下达实施。



宁陕县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8日



宁陕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动增长,着力夯实经济发展底盘

1.优化政策“稳预期”。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紧盯主要经济指标,常态化做好监测预警,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生产总值预期目标;认真承接和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全年争取到位各类资金同比增长30%以上,争取债券资金5亿元以上;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各项政策,加大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支持力度,积极释放政策红利、稳定经济增长。

2.强化帮扶“稳主体”。持续用好“亲商助企抓项目”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五个一”包抓机制,强化全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开展“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优服务”活动和“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

3.扩大内需“稳市场”。用足用好“两新”政策,深入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优化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持续激活文旅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依托景区景点、精品民宿和“宁陕山珍”专营店等载体平台,积极发展赛事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电商经济,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

(二)聚焦项目建设,着力筑牢产业发展支撑

1.强化储备做优存量。扎实落实《宁陕县政府大抓项目争取六条措施》,抢抓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一带一路”机遇,根据中省投资方向和领域,围绕主导产业谋划一批“延链、补链、强链、建链”项目,滚动谋划充实项目储备库达1000亿元以上。抓住“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围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领域提前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2.做大项目引建增量。坚持县级领导包抓四张责任清单,持续推行“全生命周期”重点项目闭环管理制度,实施县级重点建设项目165个、总投资4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2亿元,市级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2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跟踪强化用地、融资、用工等各类要素保障,推动165个市县重点项目二季度前全部开工,宁陕北抽水蓄能电站、丹宁高速镇安至宁陕段等重大项目年内开工。

3.创新招商提升质量。持续优化“一图五库”招商信息化系统,围绕生态旅游、农林产业、包装饮用水、县城建设、生态渔业五大招商重点,加强产业链招商,精细组织好小分队招商、叩门招商。积极跟进北京同仁堂、华润集团、中旅集团等目标企业和23条重点招商意向线索,谋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50个以上,新签约招商项目55个以上,项目落地率达60%以上,力争实际使用内外资实现新突破。

(三)加快绿色转型,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1.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打造中药材产业、林下特色种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宁陕天麻”“宁陕猪苓”“宁陕香菇”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审批。2025年新培育市级以上航母园区1个、现代农业园区2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个,龙头企业2个。加强与中国供销惠农公司等企业深化合作,推进鲜食糯玉米全产业链项目二期,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建设药源基地和仓储中心;不断健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服务网络,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2.生态旅游提质增量。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六大行动”和民宿产业“六百工程”,聚力建设“农家民居体验区”,加速“观光游”向“旅居度假游”转型,撬动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发展民宿50家,开工建设2个温泉度假酒店,打造“秦岭山居”宁陕旅游区域公共品牌新名片。更新完善“秦巴一号风景道”210国道宁陕段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全域花谷”和观景平台、网红打卡点建设,打造“秦巴一号风景道”示范带。狠抓景区景点提升,加快县城和重点镇旅游配套建设,创建3A景区2个、星级旅游饭店2家,加快建设县城“会客厅”,布局建设自驾游营地和旅游驿站3处以上,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精心组织农民丰收节、秦岭山货节、清凉宁陕旅游季等活动,着力打造旅游消费“爆点”,持续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消费活力。

3.绿色工业壮大培强。用好全县水资源普查和水产业规划成果,健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加快秦岭锌泉、秦岭祖脉源等3个包装饮用水项目投产运营,2025年新增注册包装饮用水企业10家以上、总量达到20家,建成投用旬河包装饮用水产业园。

4.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开发运营宁陕“山珍宴”“药膳宴”美食品牌店10家以上,推出美食旅游路线,持续打造“秦岭山珍·宁陕味道”美食品牌;新开设“宁陕山珍”专卖店20家,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网络零售额2.5亿元以上。继续开展“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旅游营销活动,办好大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等文体赛事活动,制定系列奖补政策,持续“引客入宁”。

(四)坚持城乡统筹,着力稳固区域发展基础

1.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认真落实省、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压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任务,持续壮大“生态旅游”首位产业,构建宁陕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县域考核争先进位。

2.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加快推进20万平方米EVA胶膜生产线、线朗电子线束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园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成投用,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集约升级项目6栋厂房竣工;加快“一区三园”提档升级,积极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培育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户。

3.不断补齐城镇短板。围绕“四好”目标,持续抓好县城建设,谋划实施城市体检、城区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等重点项目30个以上。启动白鹭湾安置小区、豪迈客运中心二期、祥洲小区等住房项目,实施三星小区、松下小区改造工程,完成环长安河城市步道、东河市政路、关铁路改造等项目,力争体育综合运动中心、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尽早建成投运。

(五)紧盯巩固衔接,着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1.坚决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夯实粮食稳产保供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4.59万亩、1.2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严格执行“田长制”,持续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完成名特优新、特质农品、绿色农品等各类品牌3个以上。

2.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用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入实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加速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补齐饮水、住房安全短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行动,规范乡村建设服务公司运营,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0万元以上,25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

3.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两个全覆盖”群众工作法,推广“家家帮”志愿服务机制,大力倡导孝义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好和美乡村和“五美庭院”建设,创建一批无违建镇、无违建村、无违建社区,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点10个以上。

(六)加快改革步伐,着力释放创新发展潜能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减流程、压时限、增便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2.持续深化重点改革。突出抓好教育、卫生、文化三项“共同体”改革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扎实落实《宁陕县加快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落实低效用地和非正常生产企业盘活措施,确保工业园区亩均产值持续提升。

3.持续赋能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经济战略布局,启动编制“十五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

(七)狠抓环境保护,着力整合生态资源优势

1.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常态化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排查整治,杜绝销号问题“回弹返潮”“翻烧饼”;加强秦岭区域关闭退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小水电整治后续管理,坚持现有包抓责任机制、信访维稳机制,加大省市资金争取力度,同时多方筹措,确保2025年宁陕县37座退出水电站奖补资金全部兑现到位。加快“数字秦岭”建设,按时间节点完成全县3A以上景区视频系统接入省秦岭监测平台任务;有序启动秦岭勘界立标后续工作。

2.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继续落实“长江十年禁捕”,开展采砂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水涉河违法行为,完善环境污染问题“监督举报-自查自纠-整改销号-回头看”闭环管理,杜绝“灰犀牛”“黑天鹅”环保问题。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3.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抢抓省委支持陕南三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先行先试机遇,不断扩大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规模,争取实现林业碳汇全国第一笔挂网实质交易。加快首个5万亩“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深化林地使用权交易流转,壮大山林经济园区和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

(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增强人民幸福感

1.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暖心。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升级县级零工市场配套设施,建成东河社区零工驿站。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3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9600人以上;持续做好新社区工厂各类帮扶,保持30家新社区工厂正常稳定运营,带动就业800人以上。高度重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帮扶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教育均衡发展更加放心。深入推进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以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成果和聚力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为抓手,促进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2025年高考双一流大学录取率达9%以上,中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位居全市前三,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

3.医疗改革建设更加贴心。继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持续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开展省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创建。

4.公共文体服务更加舒心。深化“文共体”建设,持续完善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完善《宁陕县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持续开展点单配送文化服务,提升“书香夜市”“一个人的剧场”“非遗市集”等品牌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满意度。多渠道宣传文化建设工作,提高群众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文化建设浓厚氛围。

5.群众养老保障更加用心。村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覆盖全县60%以上的村(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努力提升社会救助的可及性与实效性,继续完善兜底保障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与指导、低保扩围增效,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附件:宁陕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综合指标计划










附件                      宁陕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综合指标计划

指标名称

单位

2023年

2024年完成

2025年计划

备注

实际

增长(%)

计划

增长(%)

实际

增长(%)

计划

增长(%)

一、生产总值

亿元

25.36

-1.2

26.5

5.5

32.69

6.5

34.8

6.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21.8

10

29

10

 

二、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8

7

22.23

10

23.79

7

 

    其中:工业投资

亿元

152.6

3.3

21.6

3.53

7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08

3.3

11.85

7

11.80

6.5

12.57

6.5

 

四、财政总收入

亿元

2.58

2.38

2.68

13.06

2.03

-21.32

2.22

-17.16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0.6816

6.4

0.64

-5.88

0.6407

-6.00

0.67

4.69

 

    其中:税收收入(县级)

万元

4266

-2.4

4000

-14.89

3155

-26.04

4300

7.50

 

五、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16.8

-1.64

9.69

-14.4

16.4836

-1.88

10.5

8.36

 

    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80

80

83.29

80

 

六、进出口贸易总额

万元

6847

8000

9884

10000

 

    其中:出口贸易额

万元

6847

8000

9884

10000

 

七、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3

5.5

5.1

5.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2

7.5

6.9

6.5

 

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763

700

720

650

 

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0.83

51.7

指标未反馈

完成市定指标任务

 

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60

356

364

1.1%

完成市定指标任务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7.4

-2.5

指标未反馈

完成市定指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