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宁政办发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5754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50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50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9732
  • 宁陕县财政局

    6930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4293
  • 宁陕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民政局

    4059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916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790
  • 宁陕县教育体育局

    2118
  • 宁陕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

    2115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677
  • 宁陕县民政局

    1455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陕县中心城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xwbmnsxrmzfbgs/2025-0392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5-03-21 10:47 成文日期: 2025-03-21 10:47
发布文号: 宁政办发〔2025〕4号 公开目录: 宁政办发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已失效

城关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宁陕县中心城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1月23日

宁陕县中心城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为加快提升我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增进老年人福祉,根据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陕民发〔2023〕97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原则,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着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式、多层次、个性化就地就近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采取“1+N”、“平台+上门”等服务模式,即: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建设辐射周边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N个养老服务站点,支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中心带站点”的模式运营街道所辖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将专业化服务延伸至社区和老年人家中,拓展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半径。通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建立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创新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现代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建设1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依托长安社区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长安社区位于我县中心区域,辖三个行政小区(居民小组),常住人口5700户11085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80人。规划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计划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设慈善老年大学、社区图书室、老年人健身康复、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功能区域,涵盖托养照护、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体娱乐以及其他基础服务。(牵头单位:县人社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城关镇、城关镇长安社区)

2.布局1处养老服务站点。利用县老年公寓建设1处养老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日常照料服务,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瑞泉养老服务站点已有的功能区域、设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文化服务,后期根据老年公寓站点试点工作经验和我县老年人实际需求布局其他站点,满足全县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需求。(牵头单位:县人社民政局,责任单位:城关镇)

3.优化提升1处日间照料中心。恢复长安社区之前因搬迁关停的日间照料中心职能,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利用新的房屋、功能区域和设施设备提升服务质量,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牵头单位:县人社民政局,责任单位:城关镇、城关镇长安社区)

(二)优化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4.开展生活照料服务建立老年人服务需求清单,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日常照料服务,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服务采取有偿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可以单次计费,也可以计时收费或定制包月套餐,收费标准原则上实行保本微利。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让社会组织助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牵头单位:县人社民政局,责任单位:城关镇、城关镇长安社区)

5.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助餐服务由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统一制作并提供堂食,由服务站提供堂食及配送服务,对行动不变、高龄的老人按需提供上门送餐服务。餐食的配置要符合老年人用餐的特点,可以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定制功能性餐食,餐食要确保卫生健康、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建立老年助餐采取补贴制度,分60岁至69岁、70岁至79岁、8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每餐分别补贴1元、2元、3元。助餐信息录入智慧民政系统,按照录入数进行补贴,补贴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牵头单位:县人社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城关镇、城关镇长安社区)

6.开展精神文化服务。建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配备图书、棋牌、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内计划建设慈善老年大学,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文化活动。(牵头单位:县文旅广电局,责任单位:县人社民政局、城关镇、城关镇长安社区)

(三)多方式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康养相结合

7.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建立医养结合机制,建立社区健康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对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失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上门服务。(牵头单位:县卫健医保局,责任单位:县人社民政局、城关镇、城关镇长安社区)

8.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建立与县医院、县中医院协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老人转诊就医,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服务。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牵头单位:县人社民政局,责任单位:县卫健医保局、城关镇、城关镇长安社区)

四、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2025年1月底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调研,对长安社区内核心小区入住情况、养老设施用房规划配备情况、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情况、老年人口占比、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制定完善试点方案,研究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

(二)组织实施(2025年4月底前)。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进运营主体,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健全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城关镇长安社区按规划设计方案完成装修,配齐设施设备和器材,组建服务团队,开展业务培训,达标后正式投入使用。

(三)总结经验(2025年12月底前)。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健全养老服务点位布局,完善居家养老支持政策,推进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服务供给模式,巩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成果。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为进一步在全县推广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民政工作副县长任组长,县人社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县人社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医保局、县文旅广电局、城关镇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人社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人社民政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政策措施。

(二)强化支持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试点工作建设运营“以奖代补”机制,以及“集体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支持,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稳定可持续保障。制定试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补助资金科学、合理、有效、安全使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建立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薪酬待遇保障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四)强化绩效考核。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负面清单考核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和试点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推进试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