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携一缕春光来宁陕(储谊波)

作者:储谊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4 09:19 【打印本页】

一场春雪,让宁陕的春天在草木中传开,海拔落差1800米的宁陕在春天形成一个立体画廊,这颗镶嵌在秦岭腹地的绿宝石,将秦岭最富诗意的山水密码与人文基因熔铸成篇。北倚终南,南望汉江,这片被森林覆盖率96%的秘境,正以大地褶皱里的万千气象,书写着秦岭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以温润的姿态将南北过渡地带的独特春意演绎得淋漓尽致。

春花灼灼,馥郁芬芳。宁陕的春天是花的世界,蜡梅花总在晚冬蛰伏,在春天来临之际绽开第一朵花苞,今年子午梅园的腊梅早早地为宁陕人民报来春信,那时秦岭深山的背阴处还蜷着残雪,蜡梅已为成片的梅花吹响春的号角,争先让子午梅园大放异彩;悠然山高大的野生海棠树成片成林,白色的海棠花和翠绿的树叶密密葱葱,一树繁花,绿中藏娇,一阵微风划过,点点落红飘洒,清幽、浅甜,花香沁脾,令人陶醉;梯田的油菜花是踩着鼓点开的,为向阳坡染上一抹鹅黄,转天就见采野菜的姑娘们穿行花海,采最新鲜的嫩尖炒腊肉;秦岭东梁的高山小叶杜鹃正在积蓄力量,为送别春天准备一场盛大的花宴,待到春来五月底,杜鹃花开春花殆。如果说连片的花海是一片盛景,宁陕街道旁、山坡上、房屋边的山茶花、野桃花、梨花、苹果花、樱桃花更是另一番可遇不可求的美景。

赏春食春,烹一席之鲜。要写宁陕的春天就不能只写春天,要写春笋的脆嫩,写春芽的鲜美,写荠菜的清新。于我而言,野菜是春天的报警器,或许花悄悄开了、树缓缓绿了不易察觉,山上的荠菜、折耳根、香椿长起来了,总能让我一眼发觉,春天最喜爱的活动就是在房前屋后的山坡田坎寻寻觅觅,在春雨润过的泥土,寻找“春天密码”。我的野菜名录里,荠菜排得上第一号,新韭还未拱破冻土,荠菜已在残雪下撑开绿伞,初春的荠菜会变戏法,采摘回来后泡在清水里,更为鲜活苍翠,焯过水的荠菜和肉馅拌做一团,滚水锅里浮起的饺子,肚皮透出隐隐的绿,咬破后涌出的鲜美,是蕴藏了一个冬天的春光,世人熟知荠菜饺子为一绝,却不知鲜美的做法为凉拌,选取鲜嫩的荠菜,焯水后凉拌简单调味,更能吃出荠菜的鲜美。如今菜市场一袋又一袋的野菜,码得齐齐整整。我却痴心与春雨绵绵在田间地头寻找的那一抹野味,指节留着泥土的温凉,最是暖人心。俗话说,靠山吃山,接下来的宁陕,漫山都是宝藏,香椿、折耳根、树花菜、竹笋、马齿苋、榆钱、槐花都将是宁陕餐桌上的美味。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宁陕的春光让景色更加迷人,胭脂坝的变质岩层被旬河冲刷出紫红色波纹,宛如大地褪下的鳞甲。当春汛漫过汶水河峡谷,十八丈瀑布化作银龙撞向三叠纪灰岩,水雾中升腾的彩虹,倒映出地质运动的宏大。海拔1200米的平河梁草甸,四月仍有残雪唤醒高山杜鹃,红腹锦鸡拖着鎏金长尾掠过冷杉林冠;黄昏时分,皇冠镇密林深处,金丝猴家族在树林间腾跃的身影,与林麝留在华山松下的蹄印,共同构成垂直生态的蒙太奇。旬河与汶水河在筒车湾撞出S形回旋,河漫滩上鹅掌印的新叶倒映着水磨坊残垣。渔湾村的梯田水镜中,耕牛与朱鹮形成一幅和睦的画卷。当月光漫过天华山石海,兰花湖解冻的叮咚声里,恍惚传来子午古道驮队的铜铃清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于大地之上,演绎着生命的深邃哲学,农耕文明孕育我们民族的勤劳,千年耕种的基因埋在宁陕人民骨子里,春天的到来,让宁陕一河两岸的人民,都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宁陕位于秦岭中心,在南北交界线上,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田间地头都是农人翻地的身影,有的种土豆、有的种玉米,也有种天麻、猪苓的,都在辛苦劳作,播种希望向着太阳茂盛生长,为金秋时节埋下伏笔。

春山可望,未来可期,我爱这春天里的希望,它积蓄力量、欣欣向荣、热烈浪漫、充满希望,人生的困苦各有不同,希望是内心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在春天的田野里放肆快乐。最美人间四月天,虽然四月充满了繁忙,不妨给自己留一点安静的时间,来宁陕携一缕春光,这边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