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贫困县实现15年免费教育的思考

作者:蒋萌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2-05-13 18:40 【打印本页】

陕西省宁陕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学前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为此每年要投入近40%的地方财政收入。

   

    看完这篇新闻,心中泛起一丝波澜。不单单是因为宁陕县创记录的免费教育和财政投入比例,更是因为近些年,涉及地方行政者的负面新闻此起彼伏,为群众利益放弃行政利益的事显得凤毛麟角。新闻中的两个细节令人回味。

   

    据说,宁陕县县委书记在下乡途中遇到一群在寄宿初中上学的学生,书记看到一个学生捧着玻璃罐,打开一看是腌制的咸菜。学生说:“一周就靠这罐咸菜下饭。”县委书记深受触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开始成为宁陕的工作目标。还有,宁陕县一所小学所在的地方出现山体滑坡,县里打算迁建小学,由于缺少资金,县政府干脆将县直部门的办公楼卖掉,用卖楼的钱将小学搬迁到安全的地方。

   

    相对于宁陕县在教育上的厚道,其他一些地方的行政者嘴上说着“为人民服务”,实际却屡屡强行拆迁,以各种名目乱收费,干着与民争利的事。一些行政者不是以群众福祉作为自身的政绩着眼点,而是一心唯上,遵循领导说了算,不惜劳民伤财,只为向上级展现看上去很美的面子工程。某些干部隔几年倒是高升、拍屁股走人了,群众却要承担乱行政与“仔花爷钱不心疼”的后果。地方政府表面营造的稳定氛围之下,实际却涌动着干群关系日益紧张的深刻矛盾。当一些群众在本地难以维护自身权利,选择向更上一级行政表明维权诉求之时,基层行政又展开截访,当上访者被打击甚至被送入疯人院,矛盾的积聚也越发严重。

   

     面对宁陕县卖掉办公楼为小学搬迁筹资,拿出40%地方财政收入搞免费教育,我们再度看到了“态度决定一切”与行政者的良心。钱永远可能都不够花,但是,人们可以决定钱的用途与走向。当钱被用在基础与中级教育上,而不是用来盖政府办公楼、买领导豪华车,这首先就让群众顺心。由此产生的“知本效益”值得预期。一个贫困县的行政者,具有科教兴县的长远眼光,而不是上马急功近利的短平快项目,这种政绩观与发展观,理当被赞许。

   

    有人可能会微词,宁陕是在“放卫星”,是为了哗众取宠。我要说的是,如果各地都能千方百计地为民谋福、为民解忧,获得了真正的实惠、感受到切实的温暖的老百姓,会觉得是作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