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陕县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作为全县党建工作重点,克服困难,加快建设进度,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公房化、制度规范化、硬件标准化、党员教育电教化的“四化”建设目标。
宁陕县连续两年大灾致使65%的村遭受严重损失,村级组织活动室41间房屋被摧毁,还有近50%的活动室成为危房,加上过去一直没有解决活动阵地的村,至2003年,全县村级组织大部分处于无活动场所的境地。活动阵地没有了,党员干部活动失去了场所,农民群众心里也没有了依托。
县委组织部充分运用管理党员干部的职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统一部门、乡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克服了思想上的误区,为抓工作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针对党员活动室公房化水平低和党员活动室水毁严重的实际,年初制定并下发了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和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标准,汇聚各方面力量对全县98个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位办公室进行了改建、扩建、重建和维修,添置更新了内部设施,规范了工作制度。
该县为保证两年实现全县农村党员活动公房化目标,结合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包乡联村任务,采取按年度部署的方法,县委常委带头,每人每年包建一个困难最大村的活动室,次年重新安排,分年实施。每个包村部门每年必须完成一个村活动室的改建、重建任务,每个乡镇按实际情况完成一定比例村的建设任务,把活动阵地建设任务纳入县直部门、乡镇党委年度任务目标考核。
面对阵地建设资金困难的实际,该县自力更生,始终把自己的苦干实干放在首要位置,用自己的行动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党员的能动作用,乡镇、村级组织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投工投劳,全县两年来新改建和重建的活动室,下基础、筹集沙石木料主要依靠党员义务投劳,全县农村党员为活动阵地建设,累计义务投工6800个,筹集沙石、木料800m3,折合人民币18.1万元。龙王镇中华村62岁的老党员徐友莲听说村党支部号召党员义务投工建活动室,说这是给自己建家,自己没有力气,硬是让儿子帮她把一根檩条送到村上。努力挖掘自身潜力,聚集县内资金增加投入。全县64个县直部门、省市驻宁单位对口包帮64个村,把活动室建设当作自己的重点工作,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都不同程度的挤出资金投入到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县司法局在车不能开、电话经常停机的困难情况下,拿出2000元用于新场乡包建村活动室建设。累计两年乡镇自筹120万元,县直部门集中资金72万元投入到活动室建设。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该县注重通过自己的扎实的工作争取资金支持。抓住省市部门协助救灾重建、联县扶贫等契机,及时沟通,主动汇报,增加投入。城关镇瓦子沟村支部,在省上单位协助重建工作结束后,三次上西安向西安联合大学汇报工作,逐步建立起了长期帮建关系,用自己的艰苦工作赢得信任支持,争取资金4万元,建起了3间100余平方米的村两委活动室,结束了几十年无阵地的历史。城关镇旱坝村,在村基础设施大部分水毁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组织党员清淤除泥,积沙献料恢复水毁活动室,积极主动的工作赢得了市委领导肯定,先后得到了3万元资金扶持。全县通过各种渠道,两年争取省市有关单位资金24万元投入到阵地建设。
两年来,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工作,新修活动室34个102间2720m2,维修改建38个114间2880m2,完成全县98个村“两委”办公室的改建、扩建、重建、维修任务。普遍添置更新了内部设施,全部明确了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并办理两证。全县实现村级组织阵地公房化、制度规范化的村达100%,电教化达81.6%,示范性、标准化活动室达68个,占村总数的69%。阵地条件改善,促进了工作规范,巩固了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核心地位,为凝聚人心,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感召力,保持了大灾之后农村稳定局面,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