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付国涛 杨润琴 李峰华)宁陕县把食用菌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产业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特色产业路子。
宁陕县过去是全市最大的香菇交易中心,天然林禁伐后,县上积极调整香菇产业发展结构,积极引导当地群众用树枝末梢、秸秆为原材料的袋料香菇及珍稀百灵菇和双孢菇。家住城关镇青龙村的陈廷安,过去在县城办了一家补鞋摊,一年下来,除去房租、伙食、税收,纯收入就是三千元左右,看到左邻右舍都在搞袋料食用菌发了财,他放弃在县城补鞋职业,回家与妻子干起食用菌种植,他说:去年发展8000袋,除去费用收入5000多元,今年,发展了10000袋,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活香菇每斤1.2元,干香菇每斤13.5元,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
同村的陈廷恩,靠着自己年轻的拼劲,外出打工,几年下来,尝尽苦头,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只能干些苦力活,遇到一位好老板,每年下来收入就是两三千元,现在成家了,下有小孩,上有两个年迈的老人,一家的生活全落在他个人头上,他看到邻近的村组发展袋料香菇,他就在自家门前建立了香菇烘房。对湿香菇进行干加工,一年就忙上短短几月,收入却不错,现在自己买了摩托车,房屋进行全面改造,家里的电器也在不断添置,小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
文余海,提起这个人,当地的群众无人不知,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靠香菇发家的人。五年前,天然林禁伐后,他就开始试种袋料香菇。现在已是拥有一栋两层楼房,两辆摩托车和刚刚购买回来的解放牌小卡货车一辆,他由过去的种植袋料香菇户变为现在经营香菇销售大户,在西安朱雀菜市场、胡家庙等大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批发网络,每天早晨在本地收购,下午就运送到西安各大菜市场,如今,他已成为远近有名的香菇经营老板。该村现已有95%的农户发展食用菌。
目前,全县14个乡镇,万余农户经营食用菌这项产业,现已发展袋料食用菌518万袋。其中,百灵菇20万袋,双孢菇42亩,反季节夏菇63万袋,食用菌成为宁陕农民增收的强势主导产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