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要闻

2006年上半年我县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

作者:焦晓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7-17 00:00 【打印本页】
    今年以来,我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提出的〝1212333〞战略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力度,全面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农村经的协调快速发展,使农民现金收入稳步增长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据抽样调查资料综合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94.64元,与去年同期873.49元相比,人均增加121.16元,增长13.87%。

    一、收入情况

    1、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增加。

    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390.53元,较去年同期316.41元增加74.12元,增长23.43%,其中:农民从事一产经营获得现金收入人均202.11元,较去年同期160.38元增加41.73元,增长26.2%;其中出售农产品收入、农业服务收入增长较快。从事三产经营获得收入人均181.63元,较去年同期116.28元增加65.36元,增长56.21%。

    2、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460.67元,较去年421.39元同比增加39.28元,增长9.32%。其中:外出从业得到收入195.27元,较去年同期167.75元增加27.52元,增长16.41%, 在乡内务工人均得到收入253.55元,同比增长22.46%。 上半年我县外出打工人员就1万余人,从农民外出打工特点来看,外出务工求职较稳定,寄带回的现金稳中有增,本地就业务工人数也逐渐增加,收入稳步提高。

    3、财产性现金收入快速增长。

    上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44.4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8.19%,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98.9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3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西安海荣集团在我县皇冠镇朝阳沟村,开发生态旅游大量征用土地,对该村农民按常住人口,人均一次性给于征地补偿2万元,故仅此项全县人均财产性收入净增加31.3元。

    二、支出情况

    生产投入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活消费向外扩展,是期内现金支出过高的主要特点。
据住户调查反映,今年上半年农民生产费用支出人均242.75元,较去年的132.61元增加110.14元,同比增长83.06%。其中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人均216.35元,同比增长72.33%。

    1、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169.45元,较去年同期97.82元增加71.63元,增长73.22%,其中林业生产费用投入同比增长较大。

    2、第三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46.40元,较去年同期.94元增加21.47元,增长86.09%。其中购买、交通、运输等生产资料费用同期增长210.43%,批零贸易餐饮业生产费用支出同期增长3倍多。农民收支同步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原因有:一是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五一黄金周来宁陕休闲旅游观光人员较往年大有增长、至此农民对三产经营等投入增大;二是农业用化肥、籽种等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快,使购买农资支出过大;三是今年我县主要倡导旅游业发展,农民在生产费用、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进一步增大。生活消费支出较上年同比增长18.09%,另一方面原因是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改善,政策更加优惠,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不仅在吃、穿、用方面上了水平,购置手机,安装电话,彩电和洗衣机用户增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农民增收面临的难点问题

    1、资金紧缺是制约农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农资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 

    3、农产品品种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条链拉不开,转换能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和品牌效益。

    4、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品质效益不高。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1、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我县农业经济责任感和紧迫感。

    2、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省、市有关惠农政策及县政府年初提出的“1212333”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政策,实行农资补贴,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3、要加强保持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制约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的态势。

    4、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农业的专项投资;二是各涉农部门、各乡镇要结合我县项目建设,积极跑部进厅,大力招商引资;三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引导农民由粗放式的耕作模式向精耕细作转变的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  

    5、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快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农副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形成我县品牌,抢占外部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6、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和投资力度,以备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