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要闻

小康路上竞风流

作者:杨宁 周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7-20 00:00 【打印本页】
    自有宁陕小县城之称的旬阳坝镇,坐落于秦岭中段南麓的月河梁至平河梁之间,是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宁陕县的第一个建制镇。全镇辖四个村七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76平方公里,离县城50公里,距省城西安138公里。

青山环绕的旬阳坝集镇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绿色经济强镇建设的这条主线,突出高山无公害蔬菜、袋料食用菌、绿色矿产三大产业开发,使镇域经济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强劲势头。

无公害蔬菜平地生金

    时值盛夏时节,万木苍翠。而旬阳坝镇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却是绿意盎然、一派葱茏,一畦畦青翠嫩绿的各类蔬菜茁壮成长,以勃勃生机昭示着该镇蔬菜产业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在县农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年初种植的大白菜、春百玉萝卜、黄瓜、西芹等多个品种蔬菜更是抽枝发叶、拔节生长。在菜农的悉心培育管护下,现大批蔬菜已经成熟上市,再次换来了菜民们丰收的真切笑容。

高山无公害蔬菜喜获丰收

  据该镇党委书记余永军介绍,旬阳坝镇海拔1200至1400米,年均气温8.5度,无霜期180天,交通便利,空气、水质、土壤无污染,雨量充沛,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植反季节高山无公害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仅2005年,全镇蔬菜亩产值就达到2000元左右,比传统的玉米、洋芋亩产翻了一倍多,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多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自发从事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性。

  为了做大做强该项产业,该镇在产业建设的组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长为直接责任人的旬阳坝镇高山无公害产业领导小组,实行一项产业一套人马;在产业建设的机制上,镇、村两级实行领导及干部分片包户制,副科级以上领导及村支书、村主任每人包蔬菜种植户10户,镇机关一般干部及村文书、组长每人包5户,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头,并与每名领导、干部签订包户责任状,把蔬菜任务完成情况同干部的考核及工资挂钩,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蔬菜种植户,对于种植蔬菜的农户,政府给予50%的籽种款补助。确保了该项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产业建设的组织协调上,成立了镇高山无公害产业协会,负责对全镇蔬菜品种的选择,播种时间的安排,田间管理、技术培训、蔬菜的包装加工的协调,以及负责蔬菜运输销售合同的签订,从而做到质量有保证,产品卖得出,农户能赚钱。

  近年来,全镇经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达1000亩,认证无公害品种3个,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约1160亩,产量约925吨,实现产值约2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60%左右,农民亩均纯收入在8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蔬菜在西安大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在安康、石泉、汉阴、平利以及西乡等县区形成了良好的市场,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基本形成。

袋料食用菌助农增收

  日前,记者走进了旬阳坝镇一片片黑色塑料大棚,感受了袋料食用菌生产热火朝天的场面。冷凉的气候十分适合食用菌的种植和生长,该镇紧紧抓住机遇,适时出台了投资袋料食用菌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袋料食用菌产业。镇长缪红艳说,旬阳坝镇是小乡镇,我们要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然资源的优势,让它产生更高更大的经济效益。 

菇商坐地收购袋料食用菌 

  在离旬阳坝街2、3公里的旬阳坝镇袋料食用菌的生产基地,放眼望去,大约有几百个食用菌生产大棚。每个大棚长约30米,宽约10米的空间里,摆放着大约3000余袋食用菌,大部分已经长出了鲜嫩鲜嫩的香菇,轻轻翻动一下,就能闻到刚刚吐出新菇的清香。

  据介绍,食用菌原来属于野生的菌类,近几年人们通过科技的手段将其进行了改造驯化,使其成为人工可以种植的优质菌类。袋料食用菌的个头大,生长期快,一般生长比较正常的话,每年有6茬收成。另外,袋料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无论做菜做汤,其肉质明显的能够体现优越性,鲜香味具全,是美食中的佳肴。一个菇农告诉记者,每袋的投资大概在1元钱左右,市场价格在2元钱,今年的价钱比较好,每斤能卖到3块多,我今年搞了3万袋,除开成本能赚3、4万。当记者问及袋料食用菌的原材料时,他告诉记者,主要是用枯树枝,这样既环保,又降低了成本。谈到销售问题时,另外一个菇农抢着告诉记者,这些他们是不用操心的,每天都有10来个菇商来此坐地收购,还有好多菇商收不到货呢!

  “天然林禁伐以后,我们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产业!”主管袋料食用菌发展的一位副镇长在闲聊中谈到,“镇上领导通过跑项目,千方百计从浙江那里才引进了这项技术”。的确,就记者和镇上领导和菇农的谈话中就感受到了袋料食用菌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狠抓袋料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袋料食用菌远销海内外,全镇共发展袋料食用菌已达40万袋,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绿色矿产开发方兴未艾

  矿产开发是旬阳坝镇近两年才兴起的绿色产业。据地质专家勘测,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钼、镁、云母、大理石、滑石等,其中已探明滑石矿床181.1万吨,金属钼矿1354吨,钼矿已成功开采。

矿产开发方兴未艾

    在绿色矿产开发上,该镇始终坚持“积极支持开大矿,坚决反对大开矿”的指导思想,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走绿色矿业发展路子。在具体的开发工作中,一方面在提升规模品质上重点突破。通过抓好开发的规划引导和整合开发企业生产要素等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严格、保障有力的大中型矿产开发企业,着力建成几个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绿色矿业基地。另一方面在规范开发管理上重点突破。坚持“三限定三同时”的办矿原则,强化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准入管理,健全项目和准、生产许可、企业设立、环评审查、安全监管等各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加强对矿产开发各个环节的监管,避免或杜绝产生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实现矿产开发利用效率最大化,并联系县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加大对国家规划矿区的监管和保护,配置专兼职矿产督察员,坚决依法查处无证、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权和破环环境的行为,真正做到了绿色开发。

    目前,在该镇投资绿色矿产开发的企业达七、八家,宁陕县矿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0万元正在完成选厂和尾矿坝扩容改造;鑫城钼业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了探矿工作,选矿厂和尾矿坝正在积极建设中;金博钼业公司矿区道路建设基本完工,采样工作已经完成;久权矿业公司已完成矿区道路规划设计,环保、水保方案已通过内业验收。

    坚持走“边开发、边保护”绿色矿产开发之路,是旬阳坝镇党政班子的明智之举。通过绿色矿产开发,有力地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搞活了运输、餐饮、娱乐、运输、旅社、商品批发、零售、食品加工、家电维修等产业。同时,他们还利用有利条件,在平和梁大草甸、旬阳坝溶洞风景旅游区一线,建起了集娱乐、休闲、餐饮和地方民族风情为一体的休闲山庄,每年来旅游的人达4万余人,三产收入达1000余万元。

    在抓好镇域经济的同时,该镇一班人还着力抓好其它各项工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3‰以下,计生率均达100%;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的治理农村脏、乱、差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在班子队伍建设上,他们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班子队伍建设,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始年,旬阳坝镇党政一班人正以团结务实、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突出高山无公害蔬菜、袋料食用菌和绿色矿产开发三大产业,阔步前行在小康路上奏响绿色经济强镇建设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