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水河平坦坦,从来不上堰”是宁陕第一条大河的显著特点。汶水河是我的故乡——筒车湾的母亲河,她从秦岭深处走来,宛若玉带,自北向南,由筒车湾蜿蜒而过。1400多年前我的祖辈们就生活在这里,1989年在五龙文王坪发现的南北朝时期村落遗址证实了这一点(地区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龙王坪出土的“山林猎鹿图”),或许这还是汶水河名字的由头。阳春三月,我回到了故乡,怀着阳光般灿烂的心情,在汶水河畔走走看看。
青山无墨千秋画,流水不言万古诗。置身春天的汶水河,给人的美妙感受难以名状。抬头是山,低首是水,白鹭当空翩飞,野鸭在水中嬉戏,岸柳梳风,苍山泛绿,长潭凝碧。汶水河如同一位青春少女,河水是她善睐的明眸,飞舞的蝴蝶是她萌动的春心,岸边的青青野草则是她的睫毛。山水相依,似在诉说着一个美丽而多情的故事。
路行三五里,景致各不同。河这边是白沙阔滩的岸,那边是危崖峭壁的山,河这边是山,那边又是岸,刚才还是杨柳依依、桃花天天,忽然又是金黄菜花夹岸。河道一会儿宽阔笔直如高速公路,一会儿狭窄弯曲似羊肠;一会儿长潭延绵四五里,突然又长腾结瓜般地圆潭成串,真可谓景随步移,变化多端。
美丽的汶水河静若处子,但这安静很快就被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河对岸的山坡上,钻塔高耸,红旗迎风猎猎招展;柴油机轰鸣不息,工人们往来奔忙。这是“西汉”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在打井钻探。
“西汉”高速公路筒车湾段今年六月份正式动工,它将穿越秦岭与汶水河“结伴”而行,宁陕境内里程84公里,投资达60.3个亿。为了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宁陕县的决策者们响亮地提出“炒红汶水河,炒热三产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汶水河绿色经济走廊。县上的有关部门更是闻风而动,文物旅游局及时地进行了汶水河旅游资源调查;水利局不仅对汶水河的梯级开发和流域治理进行了设计与规划,而且将汶水河资源开发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带到了“西洽会”上;筒车湾镇在发展壮大天麻等优势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和增加生猪饲养量,加快集镇建设,增加三产投入。五年后,这里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一条笔直宽阔的高速公路顺汶水河而下,座座大坝造就出高峡平湖,千潭河变成了千湖河;山上林木苍郁浓绿,河川生态农业、小康人家;四面八方的旅游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同行的筒车湾镇的干部兴致勃勃地说。
夕阳如金,杨柳依依,一天的汶水河之行就要结束了。斜阳下的汶水河,静静地卧在大地上。我坐在岸边的磐石上,凝视着她,恍惚间,自己变成了一滴春雨,汇人河中,随着碧波荡漾的河水,缓缓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