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宁陕

小山沟

作者:余继泽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03-26 00:00 【打印本页】


    在闲下来,没有事情的时候,我总爱走进单位不远处的那个小山沟里。

    小山沟里,没有人家,沟儿里比较开阔,全是一些田地。在沟的正中,是一条小溪,在默默的流淌,滋润这沟外的山村的人们,也滋润着这方贫瘠的土地。当地的农人们,在地里全种上了庄稼,种的最多的就是玉米和黄豆。这个时节里,庄稼都已经收获过了,田地里,只剩上玉米的秸秆,如列队的士兵,静静的守侯这方土地。

    这大山里,本没安静,这小山沟里,就更加的安静了。没有外界一点尘世的喧闹来侵扰,一切的声音,都是自然界的天籁之音。鸟儿从空中飞过,唧唧喳喳的叫,溪水,在田地中间流过,发出叮叮冬冬的声响。使得这小山沟里,更富有诗般的幽韵。

    走进山沟,就会忘却尘世中一切的烦人的事情。就会把尘世中,不能放下的事情放下,不能忘却的忘却掉,让人暂时获得轻松。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依着溪边的小路,慢慢的往沟里走去。陪伴自己的,就是这条终日鸣叫,可是没有人应和的小溪水,还有这收获过了玉米后,静静伫立的玉米的秸秆。看着这已经枯死的玉米的秸秆,我对它们忽然有了一种特别的敬意。这大山里,是苦叫的,是一般的作物难以生长的,只有玉米,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和这山民一样,艰难而顽强的生存着。玉米养育了这方大山里的山民们,这方大山里的山民们,又以它们勤劳的手,培育着玉米;正是这种相互依存,在这方土地上,玉米和这方山民们,才一代代的延续到今天。在这个季节里,玉米为这方山民们,又奉献出了自己一年的生命,供给了这方山民们金黄的生命的食粮,自己却只留下这枯死的秸秆,在秋风中,瑟瑟的颤抖着,发出飒飒的响声。但是,我知道,这不是玉米的秸秆在为生命的终结而悲鸣,而是在为生命欢唱。在明年春天的时候,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它们又会是一片生机的。拉着枯死的玉米的秸秆,我除了敬意外,再说不出任何的话。

    小山沟两边的山,是缓缓的,一点都不峻高,也不冷峻。柔柔的,静静的立着,如一位慈母,不更象一位严父一样紧紧的环抱着小山沟,和小山沟里这方土地。此时的山上,已经不再是一片碧绿,而是各色夹杂,在暖暖的,静静的阳光下,是那么的绚丽。

    渴了,随手捧起那小溪的清澈的水喝一口,小溪水是那么的甘甜。

    走到沟里,找一处平缓的地方坐下来。看天,天那么的蓝,看山,山在彩色中,那么的美丽,如一副水彩画一般的漂亮。在这静静的小山沟里,让人感到那么的闲适。也就在此时,心不觉得就想到了这方山水外的城。这样的时候,正是那城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时候。在那熙熙攘攘的城里,谁又能想到一方小山沟和小山沟里那贫瘠的土地呢!我也就想到了那城里,全是高高的越来越高,越来越豪奢的楼房,和全是水泥铺就的路面,那城里没有土地。但是没有土地的城里熙来攘往的城里人,就是靠着和这方山水一样的贫瘠的土地养育着的。可是,它们谁又能想到这大山深处的这方小山沟里贫瘠土地上的玉米呢?也是的,生活在城里的人,只对车感情,对街道感情,对高楼感情,对酒吧和餐馆有感情,土地对它们没有感情。又怎么能强迫它们知道这小山沟,对这小山沟有感情,对小山沟里这贫瘠的土地有感情呢?它们不会记得乡下的大山,大山里的土地;但是,乡下这大山里的人们却永远都记得那城,记得城里的高楼,平整的街道,来往的数不清的车和人。城是乡下大山里的人们心中的向往和神圣的如天堂般的地方。进一趟城,看一回那高楼,来往的人和车,走一回那街道,回来能兴奋好久,回忆好久。一辈子能进城去生活,是大山里的人一辈子的梦想和追求。有的人最后走了,有的人,就如一棵载下的树,在乡下的大山里,生了根,发了芽,就走不动了。就在乡下的大山里,静静的生长一辈子。

    在乡下人往城里奔时,城里人却在城里呆腻了,嫌城里太吵,就往乡下的山里钻。我不知道,我所爱来的这个小山沟,什么时候会有那城里的人来。我不盼望它们来,它们来了,会打破这小山沟里,多么美好的精多么美好的静谧,也会破坏一切天然的景色和声音。它们来了,一定会把这方土地上生长的玉米带回去,种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想以后年年有新鲜的嫩玉米吃。但是,这一定会让它们失望的,那玉米种下去后,只长秸秆,不会长出玉米来的。因为,这方贫瘠土地上艰难生长的作物,已经适应了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环境,那城里太优越了,那方土地太肥沃了,长不出玉米来。

    小山沟,多么美好静谧的地方呀!是心灵和身体累了时,最好的休憩的港湾。静静中,让人睹物,而生出许多在喧闹中没有的想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