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打响秦岭森林品牌  建设绿色经济强县

作者:周安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8-05 00:00 【打印本页】

打响秦岭森林品牌  建设绿色经济强县

----访中共宁陕县委书记陈明

    紧扣绿色生态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率先突破,通过“拉送”战略的有效实施,将宁陕打造成安康旅游链条上的“金环”,并有机融入西安国际大都市圈,早已在全县上下达成了共识,宁陕大规模旅游产业开发势头强劲、紧锣密鼓。怎么学习和借鉴经验,加速产业水平提高,我们专访了宁陕县委书记陈明。

  问:宁陕生态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如何?

  陈明:通过考察比较和对比分析,我们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这是基于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区位条件。随着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宁陕必将融入西安半日经济圈,这不单是解决了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难题,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和拉近了一个巨大的客源市场。二是生态优势。宁陕森林覆盖率高达90.2%,这个指标在西北和全国范围内都是少见的,加上境内动植物资源富积,“天然氧吧”、“基因宝库”、“秦岭明珠”给了我们恰如其分的界定,成为最大的特色。三是人文环境。热情质朴、纯真好客的民俗风情,与都市形成了较大的差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崇尚自然,认识森林,亲近动物,讲求和谐,在这里必将找到最好的结合。

  问:就宁陕生态旅游产业而言,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陈明:首先是在高起点、大手笔规划上,我们将聘请知名专家和科研单位重新修定完善全县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对每个景区的详细规划也采取先论证、先设计、先审批的方式,保证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全面落实到位。其次是政策引导上,设立旅游工作委员会,实施重点产业推进机制;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引领项目资金聚合;以绿色城镇建设为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新平台;推行产业宣介责任制,在“全党抓旅游、全民搞促销”上大胆实践。紧扣旅游产业六要素,我们还将实行市场化动作的方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强化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健全全程服务考核机制,全方位的提升旅游产业水平。

  问:目前,宁陕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怎样?

  陈明:总体而言,我们现在都是基础性工作,相信在近期能显现出一定的成效。今年已经与5个投资企业签定的旅游项目投入有7.6亿元,重点是天华山、朝阳沟、上坝河、七亩坪等景区建设。上坝河、天华山等景区都正在按祥规着手建设,并具备了初步接待能力。在“吃、住、行、游、娱、购”上,我们准备实行一个要素一套人马的办法,努力把每个细节都落实到底。在加快产业招商方面,我们优惠措施、政策扶持、战略确定都在积极准备。就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在前不久邀请市县文化界知名人士,召开了地方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确立的秦岭森林休闲文化品牌,得到各方面的认同,这对产业内涵的提升和空间的拓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宁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是优良的,基础是扎实的,步伐是强劲的。

  问:您能展望一下宁陕生态旅游的前景吗?

  陈明:先给您介绍一个基本情况,我们一方面就宁陕生态资源特色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和策划,形成多层面的成果,运用到旅游产业的开发上来。另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率先与西安市进行全方位的经贸合作,重点就在生态旅游产业上。随着西汉高速的贯通,时空距离的拉近,千万人口流量的西安市给我们提供的巨大游客市场,对仅有7万人口的宁陕来看,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目标是年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并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真正实现生态旅游支柱产业的龙头作用,带动绿色食品、山地药材产业的延伸,提升“食、药、游”产业的增值空间,展示绿色经济的特有魅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