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红,是一个一笑就找不着眼睛的女人,她的家在秦岭深处宁陕县一个叫寨沟的山村里。凡是去她家的老老少少,最爱看的就是她们家最显眼处的那张“全家福”,因为这张合影的中央竟是一位德国人,村里人也都知道这是她们家的“远房亲戚”。7月28日,这位照片中央的德国人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来到了张善红家,当时张善红惊喜得就像做梦一样……那天,这个家、这个山村就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这位名叫马蒂尔斯的德国人,25岁,一头金发,1米86以上的个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林学硕士研究生。两年前,作为互派访问留学生因一个课题研究在这个村、在他被称为大姐的张善红家里生活了两个多月。这次随德国一个考察团第二次来到中国,来到宁陕,他是利用间隙,专程来看望他的中国“亲戚”张善红大姐的。
瞬间,这个家被围的水泄不通。“小马,你怎么瘦了?”有人喊。“是吗?那是因为回德国后再也吃不到大姐做的菜了。”他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摊开双手作了个鬼脸。
“一开始,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接待一个外国人,结果相处了一段日子后发现,马蒂尔斯非常随和。”张善红告诉记者:“你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他非常喜欢小孩,谁家的孩子他都想抱,村里的东家西家他几乎全转过。”
一提起马蒂尔斯的踏实劲张善红就倒吸一口凉气。“这外国人咋就这么能吃苦?在山上作水土流失检测时,需要搬许多材料,如石棉瓦等,他总是拒绝村上安排的一切劳力协助,硬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将所有的材料搬上山。”
“我非常喜欢吃大姐做的菜,尤其是干土豆片、腊肉以及河谷里的一种小鱼。我还专门学了两道最好吃的菜,想给父母表演一下,可怎么做都做不出张大姐的那个味。”他的话引得满堂哄笑。马蒂尔斯告诉记者,“这里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全村像一家人一样’,不论谁家插秧、盖房、婚丧嫁娶,大家都来帮忙,在德国不是这样。”
“回去后还想不想你大姐?”邻居的一位妇女惦着脚尖在人群里问。“因为我在家里最小,所以父母都非常担心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当得知我在张大姐家里生活的如此开心,全家人都非常感激她。现在她们一家人已成为我们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我们家了解中国的一个最鲜活的窗口。这次来时,家里人告诉我,他们都有争先来中国观光的计划,届时他们都会来这里看张大姐的。”
由于行程安排,马蒂尔斯能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他似乎有些失落,临别时,他拉着大姐的手说了一些谁都没有听见的话,然后掏出了许多礼品……张大姐准备的一大堆饭菜以及他最爱喝的啤酒也都只好堆在那里。
听随行的翻译讲,张大姐为马蒂尔斯带的干土豆片已经让孩子们早都放在了他的车上。她告诉翻译:“他就喜欢这个。” 看得出来,尽管马蒂尔斯两年前在这个小山村只生活了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然而,他们之间的好奇、手势、亲昵、相处和交流……在他、在张善红一家人内心的深处一定是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记。(本报记者 武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