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临时救助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徐彩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11-06 00:00 【打印本页】

    救助工作是政府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社会救助工作在各级政府及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构建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坚持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以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任务较好的开展了社会救助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是完善构建救助工作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就我县临时救助工作实际谈点思考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我县有各类弱势群众5200户9800人,其中:五保户1034人;农村低保2522户6478人,城镇低保1112户2280人;城乡低保边缘人群约:532户1696人,加上山大人稀,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时有旱灾,洪灾,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还有少数群众遭遇天灾人祸,同时,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贫富差距加大,贫困人口还有增多的趋势。

    二、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低保五保供养、救灾和医疗为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政府将救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城乡“三无”、农村“五保”“低保”“特困”居民以及低保边缘人群和因灾,因病,因残,因贫,因祸等造成的各类困难群体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救助。为了规范救助工作我县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制度和实施办法》,对救助标准,救助范围,救助程序,资金的筹措和管理,组织与实施、监督与处罚等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完善我县救助体系,帮助遭遇突发性事件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及时有效的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发放救助资金20.6万元,救助对象2670人。

    三、临时救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属于贫困县,财政困难,年度财政预  安排专项临时救助资金少,难以面对临时救助的现状,各乡镇把每年冬令春荒的一部分用于临时救助资金。二是随意性大,临时救助标准难以统一,基本上是人为的操作。三是操作不够规范,村镇缺乏有效公正的监督,存在优亲厚友现象。四是工作面大,审核量大,难以准确掌握。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临时救助针对救助对象家庭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遇到突发性、特殊性困难,重点对以下几种情况给予救助:一是低保家庭或低保边缘家庭中因患危急重病或特殊疾病造成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经其他各种救助措施后,还难以为持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与适当救助。二是因住宅火灾,溺水,车祸(无责任者)等突发性灾害,造成家庭成员死亡或重伤的,导致财产严重损失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请临时救助。三是低保家庭中经考试报国家(国民教育正式录取的应届大学生,不含自费择校生)难于支付学费的,给予一次救助。四是城乡低保边缘户中经考试报国家国民教育正式录取的应届大学生可适当纳入低保或适当临时救助。五是再读高中生贫困家庭通过各种帮困措施后,仍存在生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六是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影响其正常家庭收入,造成基本生活比较困难的,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工作。七是低保对象中居住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作为生活护理费。八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各级政府,要站在对人民群众以高度负责态度,及时掌握基本情况,规范工作程序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九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救助资金不足与困难群众需求量大之间矛盾十分突出。应救未救问题存在,所以要扩大救助范围,扩大救助受益面。十是搞好政策宣传。1、成立乡镇民政机构,村设立民政信息监督员,加强民政工作的管理。2、提高民政干部自身责任和综合能力,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好党的社会救助思想和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范支持、重视和理解。3、广泛宣传,要让社会救助政策家喻户晓,通过媒体和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增加工作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