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奋笔疾书写华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2-07 00:00 【打印本页】

──记县政协委员张家明同志

    寒来暑往,数十载,张家明同志一直默默奋战在我县的文化战线上。他先后在教育、文物保护、旅游等方面的多个岗位上辛勤努力的工作,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凭着对文化、文物的满腔热情,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伏案工作,在民族文化的整理发掘、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研究、文史资料的搜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县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并于2002年光荣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提起张家明同志,就不由自主地让人想到老城城隍庙。每当游人兴高采烈的在古树参天、古韵悠悠、风景如画的城隍庙尽情游览时,谁会将它和房舍破败、蛇鼠横行、濒临倒塌的一座小庙联系在一起。十几年前,当张家明同志看到这座清代修建,历经数百年的文物古建筑因无人保护而即将毁于一旦时,身为文管所所长的他彻夜不眠。当即和一些对文物保护志同道合的同志联合起来,发起了对城隍庙古建筑维修、保护的倡议,这一倡议立即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维修、恢复这座古建筑谈何容易。它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还需要对文物维修、恢复等方面精通的专业人才。为了恢复城隍庙的原始风貌,尽快与游人见面,他将这些重担挑在了自己的肩上。他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啃书本,访群众,认真钻研城隍庙的历史和古建筑的维修方法,进省赴市多方争取资金,积极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在以后的工作中,他辗转数个单位,但他对城隍庙的维修与保护工作依然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来,他共向上级争取70余万元专项维修资金,城隍庙也于 年成功申报为省政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城隍庙的维修也颇具规模,原貌也得以恢复,已成为我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的一张分量厚重的文化名片。张家明看到这一切,总是笑在脸上,喜在心头。每当人们谈论起他对城隍庙原貌恢复所作的贡献时,他总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与它有缘罢了”。

    张家明同志在民族文化整理发掘、文史资料搜集、生态旅游开发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写成了10余万字的调研材料、调查报告、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议书,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为我县的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他精心撰写的3万余字的《城隍庙》一书,即将出版发行,对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具宣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