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促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统计数字显示:至8月底,宁陕县GDP、财税收入、农民增收保持着两位数的强劲增势,整体经济运行都呈现出质量和水平的同步提高。
在经历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后,一度有人对宁陕的发展失去了信心。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全县人民的建设积极性,抓住西汉高速全面开工的机遇,响亮地提出了绿色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着力构建汶水河绿色经济开发带、平河梁为界的南北两大绿色产业区域。
以汶水河绿色经济走廊为主轴线的五大生态景区建设,引资超过9亿元,12万亩的丰产板栗园硕果盈枝,600万袋食用菌高产不断,10万只林下山鸡欢声一片,畜牧养殖方兴未艾;百亩绞股蓝品种换代,500亩秦党规范化种植,42万窝半野生猪苓扩张,预示着一个绿色药谷的美好明天。
单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来说,宁陕已拥有20多万亩的人工建园面积,加上四五十万亩的野生板栗规模,应当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但长期以来只重建轻管的做法,却让这一优势处于“收成靠天”的境地。
新的掌舵者们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以务实的态度精炼出绿色食品的总名称,连续两年强化板栗丰产园管理,促其达产达效,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目前,全县超过12万亩规模的板栗园都进行了有效的科管,总产量达到2删吨以上,人均收入达150元,真正让群众尝到了产业化的甜头。
近两年来,宁陕的药材产业现场会开到了田间地头,开到了密林深处,支持资金送到了农民手中,种植技术直到示范地块。正是这种务实的做法,激起了群众发展的热情。从2002年开始,每年宁陕的猪苓种植规模都以10万窝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种植县。有秦党之称的宁陕党参,有植物黄金之誉的红豆杉繁育,绞股蓝、板蓝根等地道药材的总规模达到3万亩,实现了人均半亩的新目标,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要说办事难,最难的恐怕还是招商引资了。宁陕的生态旅游从规划起步始,县上的领导们参与讨论,带队考察。确立高标准建设蓝图后,书记、县长们又三番五次的带人游说于各投资方。经过反复介绍宣传,投资方硬是被诚意所感动,达成投资意向。
目前,汶水河绿色经济开发带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开发热潮。江口七亩坪风景区,被确定为西汉高速公路建设集团的总服务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旧多万元;天华山前期1亿元的4A级景区建设也紧锣密鼓进行中;全市首个生态旅游亿元项目在皇冠朝阳沟破土动工;沿西汉线的200多家各种风格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着,吸引着游人陶醉其中。服务1:公路建设的采石、采沙行业,机器轰鸣,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
从去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滨河公园,到三星小区高质量的收尾建设,从年初就投入使用的城区自来水管网,到背街小巷的改造实施,人们看到了务实高效的工作效率。
如今,有汉白玉栏杆、彩砖铺地、平整宽阔长约3公里的城区整体改造工程投入近500万元,一个旅游定位的新型县城又展现在人们眼前。
宁陕的招商引资共签约12个,协议引资7亿多元,占到全市引资额的二成以上。重点建设完成投资1亿多元,逼近全年计划。西汉高速公路在宁陕的当年投资建设将突破10亿元,并通过积极争取,宁陕段有可能在明年底率先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