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陕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强两增”,建设“一带两区”,提升“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紧扣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集中精力抓落实,取得了“十一五”经济发展的良好开局。经市统计局评估认定,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0750万元,占年计划的112.8%,同比增长13.3%,其中:一产16520万元,增长11.2%;二产17190万元,增长14.8%;三产17040万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80万元,同比增长29.9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3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5%。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13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70.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662元,较上年增长10.0%。
一、全年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以畜牧产业发展为重点,突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更好地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我县今年采取有效措施,“一免两补”等产业扶持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金融部门的支持,农业投入增强,春耕生产抢前抓早,实行良种良法,发展畜牧产业信心坚定,强化科技兴牧,促使全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3213 吨,较上年增长7.6 %。肉类总产量达到4450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9%,其中猪肉增长15.7 %,家禽肉增长22.3 %。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4891 万元,比上年增加962 万元,同比增长18.8%。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7846 万元,同比增长11.2%。
—以作大作强工业企业为重点,实现工业生产新的突破。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大办工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今年共新办各类工业企业36个,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培育下,有两户企业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条件,经过统计部门的积极申报,已顺利通过省统计局批准并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使全县工业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20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6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达到154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全县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7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 %。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58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80万元(含电力局),较上年同期增长29.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238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
—以固定资产投资为重点,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全县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陕南突破发展的机遇,城镇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大力加强,能源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3739万元,同比增长38.5%,其中:城镇项目完成投资18092万元,增长83.68 %,农村项目完成投资5647万元,与上年持平。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006万元(含房地产开发投资650万元);水电开发投资5460万元;矿产开发投资3400万元;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投资2753万元(不含乡村道路建设投资570万元);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3822万元;其他投资3726万元。
—社会消费市场旺销,市场物价温和上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促进了消费。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使我县城乡消费品零售市场销售形势持续看好,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06万元,同比增长13.6%。由于市场商品供需基本平衡,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8 %,同比增长1.8%,其中食品类价格总指数为102.5 %,增长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为100.9%,增长0.9%,居住类价格总指数为103.6%,增长3.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7%,同比增长1.7 %;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1.1%,同比增长1.1%。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130万元,增长70.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4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1.1%,较上年同期增长21.3%,其中工商税收完成8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9904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51.7%,同比增长21.5%;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完成4593万元,同比增长36.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5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35469万元,同比增长24.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406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4 %,现金净投放35824万元,同比增长6.8%。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8元,同比增加496元,增长8.7%;县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57元,同比增长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2元,同比增加151元,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3元,同比减少3.6元,下降0.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县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矛盾和问题。
1、农民增收渠道仍不够广泛,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还有待提升。今年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农民获得了丰收成果,农民经济总收入大幅提高,但农副产品商品率依然不高,农民现金收入增速仍然缓慢,实际购买力增势不强,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部分农户解决生产中的投入还有一定困难。
2、工业企业综合效益不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小。部分行业受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上涨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利润空间缩小,导致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增长不同步。还有些新建企业尚未达产达效,我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普遍不高,实缴税金较低,对财政收入贡献小。
3、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高。其中:金融业经营规模小,房地产行业还处在初步运作阶段,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还没有一个限上企业,交通运输业运行质量有待提高,财政的行政管理费增长缓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作大作强工业,为财政增收多做贡献。要加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力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持续稳定运行。一是要进一步为新建工业企业提供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抓好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上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三是抓好有一定规模企业的达产达效,提搞销售收入,使其加入限上企业,力争“越限”不出空白。
2、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全年看,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看好,潜在增长因素比较明显,仅200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尚有10.26亿元未投资到位,要把项目的运作、建设和管理作为重点,继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力度,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3、加快发展服务业,带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旅游开发建设步伐,推动交通、餐饮、娱乐、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增长。千方百计发展一个住宿餐饮星级企业,发展一个批发零售限额以上企业,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