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要闻

民声情结暖民心

作者:柯小伟 丁 宇 杨宁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09-06-22 00:00 【打印本页】


 

    在全省首开先河实施中小学寄宿学生“营养计划”工程,在陕南率先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年投资1亿元改善民生……宁陕,一个财政收入仅1500万的贫困小县,却在改善民生上屡有大手笔。

    “改善民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之基,我们要将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6月10日,在宁陕县委常委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县委书记陈伦宝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折射出宁陕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浓浓民生情怀。

    听民声:网友“拍砖”热

    “宁陕要科学发展、突破发展、做大旅游,就必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资源,加速旅游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在提高美誉度和策划包装上下功夫,提出不拘一格的定位口号……”这是在宁陕县委宣传部的诚邀下,西安一媒体朋友通过网络为该县发展“拍砖”。

    其实,早在2005年,县委、县政府就非常重视诚邀网友为该县发展建言献策。自2005年县城“五个一”建设启动以来,县上每年年初将最需要解决的十个民生工程列出来放在网络上,并发动群众进行投票,从中选择出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项目来推进,年底对这些项目进展情况予以公示,并发动群众进行网络测评。这一做法,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很多网民称:“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这套“自选动作”是“独具特色,百姓喜欢”。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始至今,相关部门从网络中共收集了120条相关建议。

    事实上,宁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序幕也是以一份长达6页20题调查问卷的特殊形式开启。这份调查问卷既包括对宁陕发展的建议、也有对本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什么等等。问卷共发出500份,一张不少地收回来,而且对每一份问卷,相关部门都认真统计、归类,再转给相关部门和领导研判、梳理。最终,经归纳整理共161条建议和问题。针对这些建议和问题,县委响亮地作出了“采纳百条建议,办好百件实事,帮助百姓增收”的庄重承诺。

    而县委、县政府的这种问计于民,不仅体现在县里重大事项上,同样体现在政府日常工作中。副县长刘云开办了“宁陕发展大家谈”个人博客,针对旅游开发和策划、工业突破发展、文化发展繁荣等内容,短短几年刘云的个人博客收集全国各地博友对宁陕发展的建议700余条。

    在宁陕政府门户网站上,专门开辟了“留言板”“宁陕论坛”等栏目,县领导和相关部门把其当作一扇了解民意的窗口,把收集解答网民问题作为日常性工作。今年5月27日,针对一篇名为“说法”反映东河河水浑浊的留言,县环保局3天内予以了解决和回复。6月3日,该网民又发布网上留言对这件事给予了高度评价。

    解民忧:三大关键词

    实践证明,宁陕不但有设想,还有具体措施,关键是有勇气和决心。“我们要改善民生推进科学发展,也要科学地改善民生,这来源于对县情的理性认识,来源于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县长邹成燕一语中的。

    关键词一:营养计划。为了切实改善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在校期间膳食营养,宁陕县实施了农村寄宿生中小学生“营养计划”工程。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县将“营养计划”工程列为当年的教育工作实事之一,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全县所有学校建成寄宿制学校,所有义务阶段的寄宿生都能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免费“营养汤”。目前宁陕县共有4600余名中小学生在校寄宿,县财政已拿出150多万元用于营养计划的持续实施。

    关键词二:免费高中。今年5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宁陕将在3年内实现免费高中,引起了广大网友群众、专家学者的热议。该县将分步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今年秋季先免除高中学生的学费,到2010年再免除课本费,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高中免费教育目标。”同时,宁陕县出台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就包括公务车辆购置严格审批,出差住宿费严格控制,领导下乡合乘辆车,降低行政成本等等。

    关键词三:返乡创业。该县从去年10月开始,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返乡务工人员就业服务领导小组”,设立接待窗口,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并在各乡镇设立了农民工返乡监测点,落实帮扶政策和维权服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群众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的积极性高的实际,投入资金40多万元、免费开展技能培训4286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产业扶贫资金达3200万元。同时,组织科级领导干部开展以帮思想、帮解困、帮就业、帮创业、帮维权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在一系列帮扶措施的推动下,全县80%以上的返乡农民工都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帮民富:实效受检验

    “要帮富、县修路”。江口镇江镇村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村,为解决该村塔尔沟组58户200余人长期出行不便、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支书汪宏庆和村主任刘永安个人垫资3万元,带领群众投工投劳,自5月1日起大干30余天,已完成路基开挖4公里,预计6月底可全面完工。该组群众都说村两委学习实践活动抓到了关键,道路通了,山里的土特产运出去了,真正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帮助群众致富这一最大民生问题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包抓一项主导产业,帮助群众增收。县委书记陈伦宝亲自包抓了江口回族镇白山羊养殖项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时政亲自包抓了大鲵养殖项目,县长邹成燕亲自包抓猪苓栽培项目,县政协主席廖佑林亲自包抓冷水鱼养殖项目,在他们的协调推动下,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该县科级以上领导深入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00余个,协调贷款700余万元。

    该县今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显示,县政府投向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建设的资金将达到1.14亿元,比2008年净增2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