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要闻

大 潮 如 歌

作者:周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9-09-30 00:00 【打印本页】

9月28日,宁陕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表彰大会在县电影院开幕。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在家领导就坐主席台。

县委副书记、县长邹成燕作重要讲话。

会议表彰了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60年,人生的一个甲子;
   
    60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60年,是一段中国人民告别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旧社会,走进全面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新时代的光辉岁月;
 
    60年,是一曲中国人民经历了贫穷短缺、温饱不足,大步跨入全面小康生活的青春之歌;
 
    60年,是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经历无数风雨,迈向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60年来,地处汉江之畔、秦岭之巅的宁陕县,与祖国同命运,同时代共呼吸,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工作,不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0年间,宁陕经济蓬勃发展。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5亿元,是1949年解放初的274.1倍;财政总收入达4726万元,比1978年增长27.7倍;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87亿元,比1978年增长20.95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7亿元,是1954年的5723.9倍;各项贷款余额2.02亿元,是1954年的407.3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8年,农业总产值完成4.24亿元,比1949年增长181.69倍;粮食总产1.9万吨,比1949年增长3.1倍。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3.4亿元,是1978年的77.7倍;规模工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7户,产值达2.73亿元。生态旅游开发强势推进。累计引进10余家企业生态旅游投资40余亿元。
 
    ——60年间,宁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1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0.1倍、26.7倍。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启动。符合条件的8758名城镇低保对象和农村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1034名五保户中有667人实现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64.5%。廉租房建设、农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困难群众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60年间,宁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60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亿元。城区累计完成投资7890万元,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在实现全省旅游强县和省级卫生县城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西汉高速公路贯通全境,2008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1258公里,是1978年的2倍。电气化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1996年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按期达标。截至2008年,县内径流小水电站28处,总装机容量16535千瓦,是1978年的16.5倍。乡村通电率达到100%。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凸显,完成投入资金1.2亿元,移民搬迁4472户17403人,建成扶贫开发重点村、新农村示范村72个。通信事业飞速发展。2008年底,全县电话用户38770户,是1978年105户的369.2倍;移动电话23502户,宽带接入用户2675户。
 
    ——60年间,宁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09年秋季,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7.4%,并率先在全市开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高中阶段一年级入学率达80%。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7%,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工作不断加强,持续多年保持低生育水平。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1%、93.6%。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08年被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陕南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60年间,宁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有效推进。全县上下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来抓,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成效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依法、阳光、规范的政务环境逐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不断彰显。统战、民族、宗教和武装、群团等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形成了同谋发展、共建和谐的强大合力。
 
    ——60年间,宁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县始终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大严打整治斗争力度,依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以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为重点,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动态摸排工作网络体系,主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开展“大下访、大接访”,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不和谐的因素大大减少。2008年,创建省级平安建设示范县通过验收,被推荐为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县,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76%,居省市前列。
 
    伟大的事业必有伟大的实践。
 
    宁陕县60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一心一意抓发展,全面推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开创宁陕发展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将继续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精心谋划,求真务实,奋发图强,努力开创新局面。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来指导研究和解决宁陕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让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县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全县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坚定不移地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努力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自满思想,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忧患意识;克服唯书唯上、患得患失的“官本位”思想,增强求真务实、唯“实”是举的改革创新意识;克服个人利益、局部利益至上的利己思想,增强服务发展、服务全县的大局意识;克服封闭排外、画地为牢的思想,增强借力发展、合作共赢的开放意识。进一步认清宁陕,剖析宁陕,从传统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做强特色,增强我县经济核心竞争力。
 
    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所处的历史地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之路,进一步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决克服不愿改革、不会改革、不敢改革的问题,拒绝平庸,创造“神话”。要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引进理念、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资金,推动宁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战略不动摇,提升“一菌三园”、畜牧养殖和特色水产优势,主攻生态旅游、绿色矿产、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大进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指导和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第一尺度,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永葆利民之行。
 
    回顾过去的辉煌成就,我们豪情满怀;
 
    展望未来的广阔前景,我们任重道远。
 
    当前,我县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有党的十七大指引的正确方向,有建国6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的基础,有30年改革开放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有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把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宁陕必将迈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