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要闻

都市点评:“穷宁陕”办出“富教育”

作者:甘娟娟 来源:衡阳电视台 发布时间:2011-09-23 00:00 【打印本页】

 

    【导语】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陕西省宁陕县,今年在教育方面又有大动作:秋季开学起,全县所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2040名学前三年幼儿的保教费将被免除,从而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目标。当很多地方仍喋喋不休于“15年义务教育条件尚不具备”时,宁陕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12年免费教育后,把免费教育延伸到了幼儿园,从而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的目标,让人感慨万分。

  医疗和教育,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个民生领域。作为县穷民不富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能把免费教育延伸到包括幼儿园在内的15年,不能不说是宁陕县县委、县政府有着重视民生的执政魄力。县委、县政府班子说:穷县不能穷教育,宁可三年内不换新车,省吃俭用也要把教育搞上去。他们的魄力和眼光不只体现在免费教育上,2007年他们在全省首开先河实施农村寄宿学生“营养计划”,2009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蛋奶工程”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全覆盖;2008年在安康市率先实现了免费职业高中教育等,这些无不与民生相关。  公共财政的富裕与贫困,本来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分配的概念。贫困地方能把钱用在民生上,使某一项民生问题得到了保障,从这个意义来说,他们未必很穷,因为民生“富”了。相反,尽管有些地方很富,但百姓仍在为看病犯难,为孩子们上幼儿园、读书犯愁时,他们又实在算不得富有,最起码没能让发展成果共享。

    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敢于做出这样大胆的决定,说明了什么?说明教育是根本,是百年大计,是高回报的民生投资;说明发展经济只是过程、手段,改善民生才是目的、归宿。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一些贫困地区相继做出了民生大文章,如不久前媒体报道的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桑植县的“医疗全报销”:只要交150元,参合农民就可实现乡镇卫生院住院全报销。

    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县实现“15年免费教育”,再次告诉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其根本不在于钱,而在于公共财政和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功能的回归。如果公共财政热心于民生问题,纵然财政实力未必很强,依然能办好民生大事;如果公共财政不太热心于民生问题,即使“有钱”也会“贫困”,这就是贫困与富裕的“民生哲学”。

     更多相关报道和评论请看宁陕政府网专题:贫困县的15年免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