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我县从2006年12月到2007年5月底,经过半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全县的基本工资套改,机关单位,改革公务员现行工资制度,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事业单位,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新工资制度的建立,重新界定了工资结构,理顺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关系,增加了干部职工的收入,提高了全县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从新工资制度运行的情况看,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基本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感到我县的工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工资制度改革后,根据新的工资制度在我县近几年的实际运作情况,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感到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工资政策不易掌握。
现有的工资政策客观上造成这项工作不易掌握。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与1993年工资制度相比,虽然简化了工资结构(职务工资实行一职一薪),建立了按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新的工资管理体制,但由于学历、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工资套改年限等条件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工资都不相同,而且同时参加工作同时任同一职务的公务员,由于低一级职务任职时间的不同,套改的工资也不相同,另外新的工资制度虽然仍然实行两年一档五年一级,但和老的工资制度相比却是两回事,很多人对此容易造成混淆,还有些人对升级别和升级别档次分不清,工资套改和滚动晋级分不清,特别是“滚动晋级”政策,由于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很多人对此造成误解,把“滚动晋级”理解成“滚动晋档”这些种种客观因素都加大了工资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工资审批工作量。
(二)是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工资工作是一项需长期实践积累才能熟练掌握的工作,现实状况是,工资管理人员变化比较频繁,缺少传、帮、带这一必要的过渡环节,致使劳资人员由于不熟悉政策,在办理本单位职工工资时容易出现办理不及时和错报漏报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轻则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重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经调查,全县近百家机关事业单位中,有近1/5的工作人员从事工资工作不足一年。此外,工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钻研业务,导致了业务不过硬。
(三)是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工资工作枯燥无味繁琐并且很累人,“干好了应该干、干不好受埋怨、责任重大”,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因此,在思想上消极对待,在行动上推着干。每当工资变动时,让职工自己填写工资变动情况,由于调资对象不熟悉业务和办事程序往往要跑很多冤枉路,严重影响了工资审批效率。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有时碍于情面或想送人情,把一些不符合晋升工资条件的人员作为符合条件人员上报审批,工资审批人员如果把关不严或一时疏忽,就有可能出现差错。此外,有些单位的领导对工资工作不够重视,在更换工作人员时随意性较大。如某单位由于机构改革,一年内调整工作人员3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工资管理工作。
(四)是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现行的工资管理方式仍然是手工审批,即由工资审批人员按照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逐项核查,对照有关工资政策进行审批,此种审批方式虽然比较准确,但工作量大,重复性操作较多,耗费时间过长。如果遇到工资普调,容易顾此失彼,造成失误。
二、对策与建议
(一)工资管理应建立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工资核定、审批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对负有责任的当事人及分管领导要实行层层责任追究,从而促使工资管理人员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建立资料保管制度。由于工资业务具有政策上的连续性和工资标准上的一致性等特点,因此应保存好各个时期的工资资料,将各个时期出台的有关工资文件、政策规定以及工资审批批复等原始记录保存好,以便为今后的工资变动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建立公开办事和监督反馈制度。将各类工资审批的依据、条件、程序、标准以及办理的时限公开上墙,工资审批结束后,应将调资结果及时反馈给职工,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工作人员应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要经常学习有关工资方面的文件、政策,不断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在工资业务的学习上要重点学会并掌握工资正常晋升、职务变动、学历变动、岗位变动以及工资套改等的处理方法,另外在学习工资业务的同时还应加强干部管理知识的学习并使二者有效结合,达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人事部门应定期举办工资业务培训班,加强各单位劳资人员的培训力度,并适时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提高人事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工资管理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此外,分管工资工作的部门领导在安排人员时,要注重选择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并且,当工作人员变动时,要做好传、帮、带的交接工作。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满意”为行为准则,工作中积极主动,能办的马上办,需要与领导或上级沟通的,及时沟通,尽快办理;对于不符合办理条件的,要耐心说明理由,做到热情服务、周到服务、便捷服务。
(三)工资工作应实施科学管理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近3千余人,将工资业务建立在计算机管理基础上,无疑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国家人事部、省人事厅、以及一些商业性软件公司针对2006年7月工资改革后的国家工资政策陆续开发出了一些工资处理软件,使得今后的工资实现计算机化管理成为可能。
工资管理计算机化有着诸多的优越性。一是信息存储量大。可记录大量人员的工资情况和其他相关资料。二是查询便捷。方便大家及时查询以及调用工资数据。三是审批效率高。对于正常的工资变动,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即刻生成相应的工资数据。既方便快捷,又准确无误。四是记录、输出内容规范。根据工作需要,设计相应程序,可自动完成工资审批表、工资变动卡上的数据填写。五是保密性好。通过多级加密,设置使用权限,对数据加以保护,防止他人随意更改数据。六是便于统计汇总。借助计算机管理工资,各单位的工资情况一目了然,只要输入相关条件,便可完成各种统计操作,可及时为县委县政府了解全县各类人员工资情况提供最新信息,便与政府决策。此外,待条件成熟,还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工资审批网络化办公,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