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2010年我县农民收入情况的发展趋势

作者:惠 洋 张铭丽 胡清漪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10-09 00:00 【打印本页】

 

----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调查

  

    随着2010年农民收入年报工作的临近,我们对部分乡镇的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主要通过实地查看、到户了解、村组座谈的形式,对城关、汤坪、广货街等6个村组及农户2010年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基本反映出我县2010年农村发展的状况和农民收入的趋势。

    一、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我县所辖十四个乡镇、98个行政村,358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5.8288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5687万人,农业耕地6.3254万亩。2009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9610.4万元,农业收入1155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7元。主要收入的项目是旅游开发带来的服务业、食用菌生产、出外务工和就地务工、种养业生产。2010年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一是天帮忙。农业生产风调雨顺,全年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二是人心合。农民增收的积极高,发展生产的势头好、规模扩大。

    三是政策稳。支惠农的资金投入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具体情况为:

    1、城关镇贾营村,全村235户886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3498元。主要收入的项目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性收入,其中生产贷料香菇的有55户,户均生产9000袋,单项户均收入16200元(每袋1.8元)。外出务工和当地务工264人,外出164人,平均工资50元,按8个月计算,收入为12000元,当地务工100人,平均工资40元,按3个月计算,人均收入为3600元。

    2010年该村主要收入的项目还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其中生产食用菌的有60户,增加5户,同比增加7.6%,户均生产12000袋同比增长41%,单项户均收入21600元(每袋/1.8元),同比收入增加33%。

    2、广货街镇蒿沟村187户,684人,2009年农民收入4001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开办农家乐和水产养殖,其中开办农家乐44户,从5月1日开到9月底,按5个月经营时间计算,每周接待50人次,每月为200人次,5个月为1000人次,每人次接待费纯入20元(不包括住宿费),户均收入20000元。水产养殖5户,每户养殖面积平均0.2亩,亩产按2000斤,0.2亩的冷水鱼产量为400斤,每斤按15元计算,收入为6000元。同时,每一户农家乐在当地带动的附加劳动力按1.5个算,44户农家乐带动的附加劳动力66人,月工资人均1000元,5个月为5000元。

    2010年,主要收入来源同样是开办农家乐和搞水产养殖,其中在2009年44户的基础上新增16户,现为60户,从5月1日开始到9月底,按5个月经营时间计算,每周接待50人次,每月为200人次,每人次接待费纯收入20元(不包括住宿费),增加的16户农家乐就增加32万元,全村单项收入同比增长36%。水产养殖新增5户,现为10户,同样,每户养殖面积平均0.2亩,亩产按2000斤,0.2亩的冷水鱼产量为400斤,每斤按15计算,收入6000元,全村单项收入同比增长100%。同时,每一户农家乐在带头附加劳动还按1.5计算,增加16户农家户就增加24个劳动人,全村单项收入同比增长36%。

    3、江口回族镇高桥村292户,1015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93元。主要经济来源是核桃、板粟、外出务工和就地务工、牛羊养殖。2009年核桃、板粟的收入占全村人均收入的50%,户均收入为8000元。外出务工人员300人,按8个月计,月工资1200元,收入为960元。

    2010年该村的核桃、板粟由于受气候灾害的影响,减产达90%以上,此项收入瑞减。镇村两级的组织通过组织群众开展野生资源采集(挖野生猪苓)的办法,来称核桃、板粟减产的收入。今年的猪苓可以说,还是在炒种的阶段,其价格在去年25元一斤的基础上,是一斤涨15—20元,为一斤35—40元。3个月90天按75天计算,日产野生猪苓3斤,价格为36元一斤,就能收入8100元。我们在和该村村组干部座谈时,村支书讲:“今年核桃、板粟大幅减产,这项收入基本没有,要占我们去年的一半,但我们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地上山挖药材,主要是野生猪苓,上年2—3月,下年8、9、10月的时间,挖野生猪苓的收入,基本上能将核桃、板粟减产造成减收,今年我们的收入也基本能和去年持平”。

    4、全县粮食生产情况。今年全县夏收作物播种面积46637亩,同比增长10.04%。夏收粮食面积29234亩,同比增长13.28%。秋粮播种面积34632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913亩,玉米播种面积23719亩。根据我们调查,予计2010年水稻亩产同比增长10%,玉米亩产同比增长5%。2010年水稻收购价格预计同比每公斤增长10%,玉米收购价格预计同比每公斤增长20%。

    5、蔬菜生产情况,总体上讲面积稳中有升、产量增加、价格持续上扬。仅上半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2763亩,同比增长15%,预计总产量9597吨,同比增长29.32%,价格同比增长30%。

    6、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全县养殖大户1—7月份,生猪出栏24265头,比上年增加4191头,原因是饲料价格编,肉食价值低,相应收入减少。预计8—12月份,出栏同比持平,但价格同比增长50%,全年收入基本持平。全县散养户,按年初补栏、年尾出栏习惯。在7月以前价格偏底的情况,并未受到损失,到年底价格上升,收益提高。户均按头算,同比收入应增加1-2%。

    二、支农措施和惠农资金投入情况

    今年年初,县委全委会后,为发展农村产业和旅游业,成立5个产业增收工作组,由县级领导挂帅,组建办公室并抽调专人办公实行目标任务,资金使用,人员调配,考核奖惩等措施。同时,强化资金投入,一是县财政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完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农村参保人数得到巩固,近3万人,占参保对象的90%以上。三是民生工程使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双高普九”“普实”的实施、“两免一补”、“营养计划”的到位,和劳务输出的岗前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青壮年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2010年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2009年,我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9610.4万元,农业收入1155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7元。农村土地少、农村人口人均耕地1.085亩,农业经济占经济总收入的39%。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林业和高效水产,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整个生产形成了良好的势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县政府已确定的4038元的47.4%。

    1、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一季度,我县农村住户调查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97.30元,占人均现金收入的55.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72.02元,同比增长40.45 %。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汉济渭、朝阳沟和蒿沟旅游开发等工程建设为农民在本地就业提供了众多的机会;二是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我县加强对农民劳动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扩宽就业空间,增加收入渠道。三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收入增加。农业投入逐年加大。

    2、家庭经营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仍然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调查显示,从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内部结构上看,一是蔬菜、粮食价格稳中有涨,使农民种菜种粮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在汤坪镇华严村成立了华联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带动周边汤坪、大坪、渔湾等村发展蔬菜种植3000多亩,辐射全镇的156户农民,使农民现金收入稳步增长;二是食用菌、高效水产形成了良好的势头。调查了5个村的食用菌来看,95%的农户都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0%的数量,扩大了规模。旅游经济带动农家乐,交通运输及批发零售业的销售增长。

    3、财产性收入稳中有升,一季度人均现金收入 28.69  元,同比增长4.06%。我县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从集体山林中的分红和租金成为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体制的全面推行,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4、转移性收入也有增长,一季度转移性人均现金收入170.03元,同比增长9.82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退耕还林、教育两免一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农民种粮补贴、农机具补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